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研究目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水不同作用形式下残坡积土工程特性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三维边坡可靠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滑坡滑面抗剪强度指标反分析法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锚拉抗滑桩全局优化设计研究 | 第23-24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24-26页 |
第2章 水不同作用形式下残坡积土的工程特性 | 第26-57页 |
·概述 | 第26页 |
·不同含水量下残坡积土的工程特性 | 第26-41页 |
·残坡积土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试验研究 | 第26-36页 |
·非饱和残坡积土强度随含水量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研究 | 第36-41页 |
·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残坡积土的工程特性 | 第41-45页 |
·试验设备、材料及试验方法 | 第41-43页 |
·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43-45页 |
·不同浸泡时间下残坡积土的工程特性 | 第45-48页 |
·试验设备、材料及试验方法 | 第45页 |
·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45-48页 |
·残坡积土长期抗剪强度实验 | 第48-55页 |
·试验仪器及思路 | 第48-49页 |
·长期抗剪强度试验流程 | 第49-51页 |
·试验数据整理分析 | 第5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3章 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残坡积土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 第57-73页 |
·概述 | 第57-58页 |
·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基本原理 | 第58-66页 |
·模糊集合 | 第58-62页 |
·模糊推理系统 | 第62-64页 |
·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 | 第64-66页 |
·基于ANFIS的浅变质岩残坡积土边坡稳定性评价模型 | 第66-72页 |
·模型样本数据采集 | 第66-68页 |
·模型结构及其训练 | 第68页 |
·模型的评价 | 第68-72页 |
·影响模型精度的因素分析 | 第72页 |
·ANFIS模型的工程应用 | 第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4章 三维残坡积土边坡可靠性分析 | 第73-102页 |
·概述 | 第73-74页 |
·三维Morgenstern-Price法简介 | 第74-81页 |
·三维Morgenstern-Price法公式推导 | 第74-78页 |
·三维Morgenstern-Price法的实现 | 第78-81页 |
·基于响应面法三维残坡积土坡可靠度计算 | 第81-84页 |
·响应面法基本原理 | 第81-82页 |
·建模方案 | 第82-83页 |
·实例分析 | 第83-84页 |
·基于支持向量机法三维残坡积土坡时变可靠度计算 | 第84-93页 |
·支持向量机简介 | 第84页 |
·广义最优的分类面 | 第84-86页 |
·支持向量机 | 第86页 |
·核函数 | 第86-87页 |
·支持向量机函数拟合 | 第87-88页 |
·样本点确定方法及可靠度求解细则 | 第88-89页 |
·三维边坡可靠度求解步骤 | 第89页 |
·实例分析 | 第89-90页 |
·三维边坡时变可靠度分析 | 第90-91页 |
·讨论 | 第91-93页 |
·基于ANFIS残坡积土坡可靠度分析 | 第93-100页 |
·ANFIS法求解可靠度的研究背景 | 第93页 |
·三维残坡积土坡滑裂面形状 | 第93-94页 |
·ANFIS模型建模方案及其结果分析 | 第94-96页 |
·三维残坡积土坡可靠度求解步骤 | 第96-97页 |
·算例分析 | 第97-98页 |
·讨论 | 第98-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5章 考虑长期抗剪强度特性残坡积土边坡可靠性研究 | 第102-113页 |
·概述 | 第102页 |
·基于改进Bishop法残坡积土边坡长期稳定性分析 | 第102-108页 |
·概述 | 第102页 |
·考虑含水量与时间因素的简化Bishop法 | 第102-105页 |
·残坡积土边坡长期稳定性分析 | 第105-108页 |
·残坡积土长期抗剪强度试验ANFIS模型 | 第108-110页 |
·模型样本数据采集 | 第108-109页 |
·模型结构及其训练 | 第109页 |
·模型的评价 | 第109-110页 |
·考虑残坡积土长期抗剪因素的边坡可靠度计算 | 第110-112页 |
·基于ANFIS模型的随机抽样法流程图 | 第110-111页 |
·计算结果 | 第11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6章 基于系统可靠度理论的锚拉抗滑桩全局优化设计研究 | 第113-142页 |
·概述 | 第113-114页 |
·基于滑块面积加权平均滑坡滑面抗剪强度指标准三维反分析法 | 第114-119页 |
·概述 | 第114-115页 |
·准三维反分析方法介绍 | 第115-116页 |
·工程实例分析 | 第116-119页 |
·锚拉抗滑桩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简介 | 第119-129页 |
·锚拉抗滑桩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9-120页 |
·锚拉抗滑桩系统的设计计算 | 第120-129页 |
·锚拉抗滑桩的系统可靠性分析 | 第129-132页 |
·随机变量的选取 | 第129页 |
·抗滑桩的可靠性分析 | 第129-130页 |
·锚杆的可靠性分析 | 第130-131页 |
·锚拉抗滑桩系统可靠性分析 | 第131-132页 |
·锚拉抗滑桩系统的全局优化设计研究 | 第132-137页 |
·概述 | 第132页 |
·锚拉抗滑桩系统优化的设计变量 | 第132-133页 |
·锚拉抗滑桩系统优化的设计目标函数 | 第133页 |
·锚拉抗滑桩系统优化的设计约束条件 | 第133-136页 |
·锚拉抗滑桩体系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136-137页 |
·锚拉抗滑桩体系优化设计流程 | 第137页 |
·实例分析 | 第137-140页 |
·工程概况 | 第138页 |
·滑坡治理工程计算 | 第138页 |
·工程初步设计 | 第138-139页 |
·锚拉抗滑桩优化设计 | 第139-140页 |
·工程设计优化前后比较 | 第140页 |
·本章小结 | 第140-142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142-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60页 |
致谢 | 第160-16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科研及获奖情况) | 第161-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