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一、 绪论 | 第11-17页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1.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2-13页 |
2.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3. 国内外研究情况评价 | 第14页 |
(三) 研究内容和主要方法 | 第14-16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 论文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6-17页 |
1. 论文的重点、难点 | 第16页 |
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二、 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17-23页 |
(一) 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1. 临港产业 | 第17页 |
2. 港口腹地 | 第17-18页 |
3. 腹地产业 | 第18页 |
4. 协同发展 | 第18-19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1. 产业链理论 | 第19页 |
2. 产业集群理论 | 第19-21页 |
3.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第21-23页 |
三、 河北省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协同发展现状 | 第23-36页 |
(一) 河北省三大经济板块与三大港口概况 | 第23-26页 |
1. 河北省三大经济板块的划分及意义 | 第23页 |
2. 河北省三大港口概况 | 第23-26页 |
(二) 河北省港口物流业与腹地产业协同发展现状 | 第26-32页 |
1. 河北省三大港口物流业发展现状 | 第26-29页 |
2. 河北省腹地产业发展现状 | 第29-31页 |
3. 河北省港口物流业与腹地产业协同发展分析 | 第31-32页 |
(三) 河北省临港制造业与腹地产业协同发展现状 | 第32-36页 |
1. 河北省临港制造业发展现状 | 第32-34页 |
2. 河北省临港制造业与腹地产业协同发展分析 | 第34-36页 |
四、 河北省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36-41页 |
(一) 港口因素 | 第36-38页 |
1. 港口功能单一,制约港腹产业协同发展 | 第36-37页 |
2. 临港产业集群尚未形成,难以发挥对腹地产业的辐射作用 | 第37-38页 |
3. 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经济关联度低,制约港腹产业的协同发展 | 第38页 |
(二) 腹地因素 | 第38-39页 |
1. 腹地产业“内向型”发展特征凸显,经济发展辐射能力不足 | 第38-39页 |
2. 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不健全,制约港腹产业协同发展 | 第39页 |
(三) 政策体制因素 | 第39-41页 |
1. 行政分割的发展思路,束缚港腹产业协同发展 | 第39-40页 |
2. 周边“特区”林立,河北省日益成为政策边缘“洼地” | 第40-41页 |
五、 河北省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1-48页 |
(一) 河北省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协同”对策 | 第41-43页 |
1. 转变封闭的发展思维,打破港口腹地间产业分割的局面 | 第41页 |
2. 搭建跨区域协调机制,形成跨区域经济政策互动链条 | 第41-42页 |
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体化的港口腹地间交通体系 | 第42页 |
4.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的协同发展 | 第42-43页 |
(二) 河北省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发展”对策 | 第43-48页 |
1. 建立功能完善的港口体系,实现港口转型 | 第43页 |
2. 培育临港产业集群,实现临港产业科学集聚 | 第43-44页 |
3. 突破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的束缚,提升港腹产业的外向度水平 | 第44-46页 |
4. 拓展港口腹地间的产业链,提高港腹产业的产品附加值 | 第46-47页 |
5. 着力建设集装箱运输网络,提高港口综合实力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