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 贸易便利化的相关理论 | 第13-16页 |
二、 中哈农产品贸易便利化的相关研究 | 第16页 |
三、 提升中哈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对策研究 | 第16-17页 |
四、 文献述评 | 第17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一、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8页 |
二、 本文的不足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贸易便利化相关理论及衡量指标 | 第19-25页 |
第一节 贸易便利化的基础理论 | 第19-20页 |
一、 贸易便利化的定义 | 第19页 |
二、 贸易便利化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三、 贸易便利化的的效应分析 | 第20页 |
第二节 实施贸易便利化的收益与成本 | 第20-23页 |
一、 贸易便利化的效益 | 第21-22页 |
二、 贸易便利化的成本 | 第22-23页 |
第三节 衡量中哈农产品贸易便利化的主要指标 | 第23-25页 |
一、 口岸效率 | 第23页 |
二、 海关环境 | 第23页 |
三、 规制环境 | 第23-24页 |
四、 电子商务 | 第24页 |
五、 商务人员流动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中哈农产品贸易便利化现状分析 | 第25-37页 |
第一节 中哈两国口岸效率情况对比 | 第25-27页 |
一、 中哈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第25-26页 |
二、 双边道路运输合作情况 | 第26-27页 |
三、 问卷结果分析 | 第27页 |
第二节 中哈两国海关运行情况分析 | 第27-31页 |
一、 中哈海关立法情况 | 第27-28页 |
二、 哈国海关征税环境 | 第28页 |
三、 中哈海关通关效率 | 第28页 |
四、 哈国海关清廉情况 | 第28-29页 |
五、 中哈海关合作情况 | 第29-30页 |
六、 问卷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第三节 中哈两国农产品规制环境情况分析 | 第31-33页 |
一、 中哈两国农产品贸易政策 | 第31页 |
二、 中哈两国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分析 | 第31-32页 |
三、 中哈两国政策法规标准的稳定性与透明度 | 第32页 |
四、 问卷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第四节 中哈两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分析 | 第33-35页 |
一、 中哈两国电子商务市场运行情况 | 第33页 |
二、 中哈两国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第33-34页 |
三、 问卷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第五节 中哈两国商务人员可流动性情况分析 | 第35-37页 |
一、中哈两国人员出入境管理制度 | 第35页 |
二、问卷情况分析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中哈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6页 |
第一节 影响两国农产品贸易便利化的宏观环境因素 | 第37-40页 |
一、 中亚政治环境及中哈双边政治关系 | 第37页 |
二、 中哈社会经济发展及合作程度 | 第37-38页 |
三、 各类区域组织对中哈两国便利化进程的影响 | 第38-39页 |
四、 中哈贸易政策的制定机制 | 第39页 |
五、 中哈国内政治经济利益的差异化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影响中哈农产品贸易便利化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40-46页 |
一、 德尔菲法的基础理论及应用 | 第41-42页 |
二、 运用德尔菲法研究中哈农产品贸易便利化的可行性分析及步骤 | 第42-43页 |
三、 结论及分析 | 第43-46页 |
第五章 加快中哈农产品贸易便利化进程的思路 | 第46-52页 |
第一节 推进上合组织框架下贸易便利化机制的构建 | 第46-47页 |
一、 积极推进上合组织框架下的便利化谈判进程 | 第46-47页 |
二、 促进农产品质量标准一致化进程 | 第47页 |
三、 建立上合组织贸易便利化委员会 | 第47页 |
第二节 依托“两个平台”提升中哈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 | 第47-48页 |
一、 依托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国际合作中心建设中哈农产品商务合作平台41 | 第47-48页 |
二、 依托中哈—特色农业合作示范区建立中哈特色农产品交易平台 | 第48页 |
第三节 提升中哈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能力建设 | 第48-52页 |
一、 加快口岸建设,提升双边过货能力 | 第49页 |
二、 加强海关监管,提高通关效率 | 第49页 |
三、 加强技术标准合作,规范双边贸易环境 | 第49-50页 |
四、 推广新技术,提升外经贸企业电子商务能力 | 第50页 |
五、 改善签证管理,便利商务人员过境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
详细中文摘要 | 第63-66页 |
详细英文摘要 | 第66-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