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拓宽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引言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路堤沉降计算 | 第10-12页 |
·拓宽路基不均匀沉降指标与标准 | 第12-13页 |
·新老路基结合部处治技术 | 第13-1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山区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变形特点 | 第16-40页 |
·概述 | 第16页 |
·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变形的组成 | 第16-18页 |
·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有限元计算 | 第18-25页 |
·建立计算模型前的基本问题 | 第18页 |
·有限单元法简介 | 第18-22页 |
·土工格栅的本构关系 | 第22-23页 |
·拓宽路基安全性计算方法 | 第23-24页 |
·模型基本假设 | 第24-25页 |
·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变形的基本特征—算例分析 | 第25-29页 |
·计算参数 | 第25页 |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 第25-26页 |
·加载方式 | 第26-27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不同工程条件对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变形的影响 | 第29-38页 |
·不同拓宽宽度和拓宽方式 | 第29-34页 |
·不同填土高度 | 第34-37页 |
·新老路基不同刚度模量比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山区新老路基结合部处治技术原理及施工措施 | 第40-65页 |
·概述 | 第40页 |
·新老路基结合部的常见病害 | 第40-43页 |
·路基失稳 | 第40-41页 |
·支挡结构损坏 | 第41页 |
·路面损坏 | 第41-42页 |
·路面整体性能下降 | 第42-43页 |
·新老路基结合部破坏机理 | 第43-48页 |
·新老路基结合面处治 | 第48-50页 |
·削坡和挖台阶施工对路基拓宽的影响 | 第48-49页 |
·新老路基结合面施工 | 第49-50页 |
·压实度对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 第50-51页 |
·采用不同强度的填料降低新旧路基间的不均匀沉降 | 第51-53页 |
·土工格栅在降低新老路基间不均匀沉降的应用 | 第53-60页 |
·土工格栅的作用机理 | 第53-55页 |
·平缓地段土工格栅对拓宽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 第55-56页 |
·斜坡地段土工格栅对拓宽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 第56-59页 |
·土工格栅施工铺筑 | 第59-60页 |
·压力灌浆在拓宽路基中应用 | 第60-64页 |
·灌浆材料发展现状 | 第60-62页 |
·灌浆材料的选用原则 | 第62-63页 |
·灌浆工艺技术 | 第63页 |
·压力灌浆法的原理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山区公路加宽工程实例分析 | 第65-74页 |
·工程概况 | 第65-66页 |
·压力灌浆处治 | 第66-68页 |
·路基病害成因分析 | 第66页 |
·具体实施措施 | 第66-68页 |
·方案的实施和观测结果分析 | 第68-73页 |
·方案的实施 | 第68-69页 |
·观测结果及分析 | 第69-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74-75页 |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