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20页 |
| 1 引言 | 第7-9页 |
| 2 小麦遗传转化主要方法 | 第9-13页 |
| ·基因枪法 | 第9-12页 |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12-13页 |
| ·花粉管通道法 | 第13页 |
| 3 小麦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 | 第14-15页 |
| ·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 | 第15页 |
| ·小麦幼穗离体培养 | 第15-16页 |
| ·小麦花药及小孢子离体培养 | 第16页 |
| ·小麦其他外植体培养方式 | 第16-17页 |
| 4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小麦中的整合和表达 | 第17-19页 |
| ·外源基因的整合 | 第17页 |
| ·外源基因的表达 | 第17-18页 |
| ·外源基因的沉默 | 第18-19页 |
| 5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基因枪法介导的OsAP22、RdreB1基因小麦转化 | 第20-3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 ·供试材料 | 第20页 |
| ·培养基 | 第20-21页 |
| ·质粒载体 | 第21-22页 |
| ·载体质粒DNA的提取及纯化 | 第22-23页 |
| ·微弹制备、包裹和幼胚的获得及基因枪轰击 | 第23-24页 |
| ·筛选及植株再生 | 第24页 |
|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 第24-2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 ·植株再生 | 第26-28页 |
| ·GUS染色检测 | 第28页 |
| ·PCR检测结果 | 第28-29页 |
| ·转化率统计 | 第29-30页 |
| 3 讨论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转基因T1代植株的抗逆性检测及基因表达 | 第32-42页 |
| 1、材料和方法 | 第33-37页 |
| ·转基因植株T1代生理指标测试 | 第33-35页 |
|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 | 第35-3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 ·转基因植株T1代生理指标测试结果 | 第37-40页 |
| ·OsAP22基因在阳性植株中的表达 | 第40-41页 |
| 3 讨论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小麦成熟胚转基因受体系统的构建 | 第42-4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 ·供试材料 | 第42页 |
| ·培养基 | 第42-43页 |
| ·组织培养 | 第43-4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 ·再生植株 | 第44-45页 |
| ·不同小麦品种出愈率和分化率 | 第45页 |
| ·不同激素浓度对不同小麦品种分化的影响 | 第45-47页 |
| 3. 讨论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