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评价及危重症感染患者血药浓度监测
英文缩略词对照 | 第1-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1 前言 | 第13-15页 |
2 资料与方法 | 第15-18页 |
·病例资料 | 第15页 |
·利奈唑胺的使用情况调查表 | 第15-16页 |
·合理性评价表 | 第16-17页 |
·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判定 | 第17页 |
·调查方法 | 第17页 |
·药物利用频度分析 | 第17页 |
·统计结果分析 | 第17-18页 |
3 HPLC 方法学的建立 | 第18-20页 |
·试药 | 第18页 |
·色谱条件 | 第18页 |
·对照品溶液的配置 | 第18页 |
·血浆样品的处理 | 第18页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18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18-19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19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19页 |
·室温稳定性试验 | 第19页 |
·长期稳定性试验 | 第19页 |
·冻融稳定性试验 | 第19页 |
·血药浓度的监测 | 第19-20页 |
4 结果 | 第20-26页 |
·患者基本资料 | 第20页 |
·用药科室分布 | 第20页 |
·联合用药情况 | 第20-21页 |
·合理用药评价结果 | 第21页 |
·临床疗效评价与不良发应监测结果 | 第21-22页 |
·临床疗效的评价 | 第21页 |
·不良反应结果 | 第21-22页 |
·ADR 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检验 | 第22页 |
·血小板降低病例的分析 | 第22-23页 |
·色谱行为 | 第23页 |
·稀释效应 | 第23-24页 |
·标准曲线 | 第24页 |
·回收率试验结果 | 第24页 |
·精密度试验结果 | 第24-25页 |
·稳定性试验结果 | 第25页 |
·临床血药浓度的监测 | 第25-26页 |
5 讨论 | 第26-30页 |
·临床应用合理性与疗效分析 | 第26-27页 |
·不良反应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临床合理用药建议 | 第28-29页 |
·色谱方法选择 | 第29页 |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选择 | 第29页 |
·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监测 | 第29-30页 |
6 结论 | 第30-31页 |
7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31-32页 |
·研究不足 | 第31页 |
·研究展望 | 第31-32页 |
附表 | 第32-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个人简历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综述 | 第4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