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N技术演进研究及安徽电信合肥大区软交换网络优化设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NGN的技术背景 | 第9-10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NGN技术演进的研究 | 第11-29页 |
·传统固定网络的组网及其特点 | 第11-12页 |
·下一代通信网络NGN | 第12-15页 |
·下一代网络的目标 | 第12-13页 |
·下一代网络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下一代网络的影响 | 第14-15页 |
·以软交换为基础的NGN | 第15-21页 |
·软交换的实现协议研究 | 第15-17页 |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 | 第17-19页 |
·软交换的特点及其发展 | 第19-21页 |
·NGN向IMS技术的演进 | 第21-29页 |
·IMS技术的理论背景 | 第21-22页 |
·IMS技术的特点 | 第22-24页 |
·IMS和软交换的区别与联系 | 第24-25页 |
·软交换向IMS的演进研究 | 第25-29页 |
第三章 安徽电信NGN网络现状及优化必要性 | 第29-34页 |
·安徽电信NGN网络的现状 | 第29-31页 |
·网络融合及优化的必要性 | 第31-34页 |
·网络融合的需求 | 第31-32页 |
·网络融合的意义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安徽电信合肥大区NGN网络优化设计 | 第34-60页 |
·合肥大区路由结构优化的日标 | 第36-38页 |
·信令路由结构优化 | 第36-37页 |
·话路路由结构优化 | 第37页 |
·应急网络路由优化 | 第37-38页 |
·合肥大区网络资源及拓扑结构设计 | 第38-50页 |
·合肥大区整体网络结设计 | 第38-42页 |
·中继电路优化设计 | 第42-46页 |
·信令链路优化设计 | 第46-50页 |
·合肥大区优化涉及的参数计算 | 第50-60页 |
·SS平台BHCA | 第50-51页 |
·中继网关参数计算 | 第51-54页 |
·信令网关参数计算 | 第54页 |
·接入网关参数计算 | 第54-55页 |
·NGN质量的相关参数 | 第55-60页 |
第五章 合肥局点NGN承载网性能测试 | 第60-70页 |
·NGN各业务对承载网性能指标要求 | 第60-61页 |
·时延、抖动、丢包率指标要求 | 第60页 |
·参考标准 | 第60-61页 |
·NGN承载网性能测试方法 | 第61-63页 |
·NGN承载网性能指标测试模型 | 第63-65页 |
·测试用户抽样 | 第63页 |
·测试“会话对”抽样 | 第63-64页 |
·测试时段 | 第64页 |
·测试时长 | 第64-65页 |
·测试注意事项 | 第65页 |
·NGN承载网性能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 第65-69页 |
·工作口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65-67页 |
·周末测试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NGN承载网测试结果综合分析 | 第69-70页 |
第六章 安徽电信NGN向IMS演进的设想 | 第70-80页 |
·网络融合向IMS演进的设想 | 第70-73页 |
·IMS的网络融合架构 | 第70-71页 |
·IMS演进的关键问题 | 第71-72页 |
·IMS在移动业务的发展 | 第72-73页 |
·现有网络IMS演进的设想 | 第73-80页 |
·现有网络存在的问题 | 第73-74页 |
·组网方案的设想 | 第74-75页 |
·IMS改造中的配合需求 | 第75-78页 |
·后期改造的风险评估 | 第78-80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