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建筑业不均衡增长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区域增长及均衡性研究 | 第13-15页 |
·建筑业增长及均衡性研究 | 第15-20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3页 |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和手段 | 第21页 |
·主要可能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35页 |
·基础概念辨析 | 第23-26页 |
·增长与发展 | 第23-24页 |
·不均衡增长 | 第24-25页 |
·区域 | 第25-26页 |
·经济增长理论演进 | 第26-30页 |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 第26-27页 |
·索洛增长模型 | 第27-28页 |
·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28-30页 |
·非均衡增长理论 | 第30-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区域建筑业不均衡增长特征分析 | 第35-55页 |
·研究尺度 | 第35-36页 |
·评价方法与数据 | 第36-40页 |
·评价方法 | 第36-38页 |
·评价指标选定 | 第38-39页 |
·基础数据处理 | 第39-40页 |
·各省份建筑业增长速度特征 | 第40-43页 |
·各省份建筑业增长总量特征 | 第43-46页 |
·绝对差异指标 | 第43-44页 |
·相对差异指标 | 第44-46页 |
·各省份建筑业增长效益特征 | 第46-49页 |
·增长效益总量指标 | 第46-47页 |
·增长效益相对指标 | 第47-49页 |
·建筑业增长方式分析 | 第49-54页 |
·劳动生产率分析 | 第50-52页 |
·投资效果系数分析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区域建筑业不均衡增长空间统计分析 | 第55-73页 |
·研究尺度与指标 | 第55-56页 |
·研究尺度与指标 | 第55-56页 |
·数据采集处理 | 第56页 |
·研究模型方法 | 第56-62页 |
·研究方法理论 | 第56-57页 |
·空间权重矩阵 | 第57-59页 |
·全局空间自相关 | 第59-60页 |
·局部空间自相关 | 第60-62页 |
·各省域建筑业产值的 ESDA 分析 | 第62-69页 |
·全局自相关分析 | 第62-63页 |
·Moran 散点图分析 | 第63-65页 |
·LISA 分析 | 第65-69页 |
·各省域建筑业产值增长率的 ESDA 分析 | 第69-71页 |
·全局自相关分析 | 第69页 |
·Moran 散点图与 LISA 分析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区域建筑业不均衡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 第73-89页 |
·影响因素评价维度 | 第73-74页 |
·直接影响因素分析 | 第74-78页 |
·基本模型及数据处理 | 第74-77页 |
·实证分析 | 第77-78页 |
·间接影响因素分析 | 第78-83页 |
·基础模型设定 | 第78-80页 |
·数据处理 | 第80-81页 |
·实证分析 | 第81-83页 |
·其他影响因素 | 第83-84页 |
·区域建筑业协调增长建议 | 第84-87页 |
·提高市场化程度,促进生产要素流动 | 第84-85页 |
·重视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转变建筑业增长方式 | 第85-86页 |
·积极开展跨行政区域合作 | 第86-87页 |
·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落后地区的建筑业增长 | 第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89-90页 |
二、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附录 | 第96-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附件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