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生泥塑艺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12页 |
| 1、研究缘起 | 第8-9页 |
| 2、研究范围和现状 | 第9-10页 |
| 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 1、岳云生艺术历程 | 第12-21页 |
| ·艺术启蒙 | 第12-15页 |
| ·家庭熏陶 | 第12-13页 |
| ·山村童年 | 第13-15页 |
| ·艺术自我意识的萌发 | 第15-18页 |
| ·做木工学徒 | 第15-16页 |
| ·任美术教师 | 第16-18页 |
| ·进入泥塑创作阶段 | 第18-21页 |
| ·大文化的弟子 | 第18-19页 |
| ·创作与开馆 | 第19-21页 |
| 2、岳云生泥塑艺术创作 | 第21-37页 |
| ·材质与工具 | 第21-22页 |
| ·作品分类 | 第22-30页 |
| ·丑脸系列 | 第23-25页 |
| ·三十六笑 | 第25-26页 |
| ·山民系列 | 第26-29页 |
| ·难民系列 | 第29-30页 |
| ·其他系列 | 第30页 |
| ·岳云生泥塑创作的特点 | 第30-37页 |
| ·现实与写实 | 第30-33页 |
| ·抽象与表现 | 第33-35页 |
| ·地域性风格 | 第35-37页 |
| 3、岳云生泥塑艺术的价值与文化意义 | 第37-40页 |
| ·艺术价值 | 第37-38页 |
| ·文化意义 | 第38-40页 |
| 4、岳云生泥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 第40-42页 |
| ·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 | 第40页 |
| ·面对可能的产业化 | 第40-41页 |
| ·技术和艺术的传承 | 第41-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附图 | 第43-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