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惠民魏氏庄园建筑艺术与技术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2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3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和方法 | 第13-18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的目标 | 第15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5-18页 |
第2章 中国传统民居与庄园建筑 | 第18-32页 |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 第18-22页 |
·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 第18-19页 |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组成 | 第19-22页 |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 第22-25页 |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特征 | 第22-23页 |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几种主要类型 | 第23-24页 |
·中国著名民居建筑 | 第24-25页 |
·庄园的由来 | 第25-29页 |
·庄园的概念 | 第25-26页 |
·地主经济的历史沿革 | 第26-28页 |
·我国地主庄园 | 第28-29页 |
·山东传统居民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魏氏庄园修建历程 | 第32-46页 |
·魏氏家族 | 第32-34页 |
·魏肇庆 | 第32-33页 |
·家族的兴旺 | 第33-34页 |
·家族的衰败 | 第34页 |
·魏氏庄园兴建的原因 | 第34-39页 |
·自然因素的原因 | 第35-36页 |
·历史因素的原因 | 第36页 |
·居家因素的原因 | 第36-38页 |
·文化因素的原因 | 第38页 |
·经济因素的原因 | 第38-39页 |
·魏氏庄园的兴建 | 第39-42页 |
·庄园筹备及规划设计 | 第39-40页 |
·庄园的建造程序 | 第40-42页 |
·魏氏庄园的损毁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6页 |
第4章 魏氏庄园的建筑艺术与技术 | 第46-82页 |
·魏氏庄园的设计艺术 | 第46-48页 |
·魏氏庄园的设计思想 | 第46-47页 |
·魏氏庄园的设计原则 | 第47页 |
·魏氏庄园的设计艺术 | 第47-48页 |
·设计独特的庄园建筑群 | 第48-54页 |
·防备森严的树德堂 | 第49-51页 |
·晋中风格的福寿堂 | 第51-52页 |
·鲁北特色的徙义堂 | 第52-54页 |
·独具特色的树德堂建筑艺术与技术 | 第54-74页 |
·威严高大的城垣建筑艺术与技术 | 第54-57页 |
·豪华住宅的建筑艺术 | 第57页 |
·错落有致的住宅院落布局艺术 | 第57-59页 |
·魏氏庄园建筑群的屋面建筑技术 | 第59页 |
·阔绰的住宅大门的建筑艺术与技术 | 第59-60页 |
·精美影壁的建筑艺术与技术 | 第60-61页 |
·气派的垂花门的建筑艺术与技术 | 第61-63页 |
·华丽客厅的建筑艺术与技术 | 第63-64页 |
·别具一格的私塾院的建筑艺术与技术 | 第64-65页 |
·典雅的倒座房的建筑技术 | 第65页 |
·奇特的厨房的建筑技术 | 第65页 |
·安静的裁缝院的建筑技术 | 第65-66页 |
·功能齐全的碾坊、磨坊杂院的建筑技术 | 第66页 |
·独特的裙屋的建筑技术 | 第66页 |
·小巧玲珑的城门楼的建筑技术 | 第66-67页 |
·庄园台基与地面的建筑技术 | 第67页 |
·生态环保的取暖设施的建筑技术 | 第67-69页 |
·严谨的庄园防火技术 | 第69-70页 |
·合理的庄园防潮与排水技术 | 第70页 |
·科学的庄园供水石流技术 | 第70-71页 |
·庄园建筑雕刻技术 | 第71-74页 |
·福寿堂建筑艺术与技术 | 第74-75页 |
·徙义堂建筑艺术与技术 | 第75-76页 |
·魏氏庄园与其它庄园建筑差异 | 第76-81页 |
·防御设施的比较研究 | 第77页 |
·平面布局的比较研究 | 第77-79页 |
·建筑结构的比较研究 | 第79-80页 |
·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5章 魏氏庄园的保护与开发 | 第82-94页 |
·魏氏庄园对今人的启迪 | 第82-83页 |
·建筑设计师的职责 | 第82页 |
·健全和推广低耗能的建筑材料体系 | 第82-83页 |
·开发商和居民需要增强环保意识 | 第83页 |
·魏氏庄园的保护 | 第83-85页 |
·建筑防火技术 | 第83-84页 |
·现代消防技术在古建保护中的应用 | 第84-85页 |
·魏氏庄园开发 | 第85-90页 |
·开发的原则 | 第85页 |
·开发的措施 | 第85-90页 |
·古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案例 | 第90-92页 |
·基础工程 | 第90页 |
·石作工程 | 第90页 |
·大木作工程 | 第90-91页 |
·屋面工程 | 第91页 |
·地面工程 | 第91-92页 |
·彩绘及装饰工程 | 第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结语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技工作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