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中国外交论文--对外关系论文--与各国政府的关系论文

从主体间的互动看环境合作对中日关系的推动作用

致谢第1-6页
内容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2页
导言第12-19页
 第一节 文章选题第12-14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4-16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第三节 基本思路第16-17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五节 主要创新第18页
 第六节 结构安排第18-19页
第一章 中日环境合作的历史回顾第19-27页
 第一节 中日环境合作的发展阶段第19-22页
  一、 起步和初步发展阶段第19-20页
  二、 深入发展阶段第20-21页
  三、 新世纪以来的中日环境合作第21-22页
 第二节 中日环境合作的意义第22-27页
  一、 加强两国政府间的对话与交流第22-23页
  二、 有利于在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上达到更高共识第23-24页
  三、 有利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第24-25页
  四、 有助于两国人民的情感培养第25-27页
第二章 中日政府之间的环境合作第27-44页
 第一节 双边机制下的中日政府合作第27-34页
  一、 ODA 框架下的环保合作第27-32页
  二、 签订双边协定推动环保合作第32-33页
  三、 两国环境机构和人员的交流与对话第33-34页
 第二节 多边机制下的中日政府合作第34-38页
  一、 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TEMM)第35-36页
  二、 东北亚环境合作会议(NAECC)第36页
  三、 东亚酸雨网络检测项目(EANET)第36-37页
  四、 西北太平洋地区行动计划(NOWPAP)第37-38页
 第三节 政府环境合作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第38-44页
  一、 对中日政治关系的影响第38-40页
  二、 对中日经济关系的影响第40-42页
  三、 对中日安全关系的影响第42-44页
第三章 中日非政府组织之间的环境合作第44-55页
 第一节 基金会与中日环境合作第44-49页
  一、 中日合作基金会第45-48页
  二、 日本国内基金会第48-49页
 第二节 学术团体与中日环境合作第49-52页
  一、 科研机构间的合作第49-50页
  二、 教学机构间的合作第50-52页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环境合作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第52-55页
  一、 增进两国民众的相互交流和理解第53页
  二、 有利于两国政治关系的稳定发展第53-55页
第四章 中日民间环境合作第55-66页
 第一节 中日两国企业间的环境合作第55-58页
  一、 设备和技术投资第55页
  二、 合作研究开发新技术第55-56页
  三、 碳排放转让合作第56-58页
 第二节 中日友好城市之间的环境合作第58-61页
  一、 沈阳和川崎第58-59页
  二、 重庆与广岛第59页
  三、 大连与北九州第59-61页
 第三节 中日两国人民的环境合作第61-64页
  一、 远山正瑛第61-62页
  二、 大龙隆司第62页
  三、 高见邦雄第62-64页
 第四节 民间环境合作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第64-66页
  一、 促进经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第64-65页
  二、 促进基层民众的交流与对话第65-66页
结语第66-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一、 中文文献第69-71页
 二、 外文文献第71-72页
 三、 参考网址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球贸易中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基于国际机制视角
下一篇:发展中国家女性与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