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人眼特征的疲劳驾驶检测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致谢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引言第13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3-15页
   ·疲劳驾驶检测研究现状第15-22页
     ·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分类第15-21页
     ·疲劳驾驶检测的研究难点第21-22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第22-24页
     ·主要工作第22页
     ·内容安排第22-24页
第二章 系统平台构建第24-28页
   ·系统指标第24页
     ·主要研制目标第24页
     ·主要技术指标第24页
   ·系统硬件设计第24-25页
   ·系统软件设计第25-28页
     ·DSP 系统软件设计第26-27页
     ·疲劳检测算法设计第27-28页
第三章 人脸检测与自适应光照强度判断第28-43页
   ·引言第28页
   ·颜色空间的选取第28-30页
   ·基于肤色模型的人脸检测第30-37页
     ·肤色模型及相关技术第30-35页
     ·人脸区域分割及验证第35-37页
   ·基于人脸检测的光强判断第37-38页
   ·脸部区域的预测与跟踪第38-41页
     ·Kalman 滤波方法及其特点第38-39页
     ·基于 Kalman 滤波的脸部区域预测与跟踪第39-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基于人眼特征的疲劳检测第43-56页
   ·引言第43页
   ·中光情况下人眼区域定位第43-46页
   ·强光情况下人眼区域定位第46-48页
   ·人眼精确定位与特征提取第48-50页
     ·区域生长得到眼部轮廓第48-49页
     ·开运算滤除干扰第49-50页
   ·疲劳判决机制第50-52页
     ·PERCLOS 测量原理第51页
     ·眨眼相关参数及疲劳判定第51-52页
   ·实验结果与评测第52-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基于 DSP 的算法实现及程序优化第56-64页
   ·DSP 概述第56-57页
   ·TMS320 DM642 的结构与特点第57-58页
   ·算法移植和优化步骤第58-64页
     ·算法移植第59-60页
     ·代码优化第60-62页
     ·优化结果第62-6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本文的工作第64页
   ·未来工作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蚁群算法的参数调整研究
下一篇:大型国有企业信息化规划关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