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盆地鄯善绿洲廊道景观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21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5页 |
·廊道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廊道概念与定义 | 第15-16页 |
·廊道结构特征 | 第16-18页 |
·廊道分类 | 第18-19页 |
·廊道功能 | 第19-20页 |
·廊道效应 | 第20-21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1-25页 |
·自然条件 | 第21-23页 |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地形地貌 | 第21-22页 |
·土地与土壤资源 | 第22页 |
·水文条件 | 第22页 |
·气候条件 | 第22-23页 |
·植被条件 | 第23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3-25页 |
·人口现状 | 第23页 |
·经济条件 | 第23-24页 |
·农业概况 | 第24-25页 |
3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25-33页 |
·资料收集 | 第25-26页 |
·资料搜集及整理 | 第25页 |
·卫星影像类型及参数 | 第25-26页 |
·设备支持 | 第26-27页 |
·硬件支持 | 第26页 |
·软件支持 | 第26-27页 |
·遥感数据处理 | 第27-33页 |
·彩色合成 | 第27页 |
·校正处理 | 第27-28页 |
·裁剪与镶嵌 | 第28-30页 |
·图像变换与图像增强 | 第30-31页 |
·解译标志建立 | 第31-32页 |
·影像判读 | 第32页 |
·实地验证 | 第32-33页 |
4 廊道景观现状分析 | 第33-55页 |
·廊道分布特点 | 第33-36页 |
·山南山北分布 | 第33-36页 |
·分乡分布 | 第36页 |
·分类 | 第36-46页 |
·尺度 | 第38页 |
·几何形态 | 第38-46页 |
·组成结构 | 第46-55页 |
·长度 | 第46-47页 |
·宽度 | 第47-48页 |
·密度 | 第48页 |
·建设率 | 第48-52页 |
·网络结点 | 第48-52页 |
·网眼大小 | 第52页 |
·弯曲度 | 第52-53页 |
·连通性 | 第53-55页 |
5 廊道规划 | 第55-70页 |
·规划原则 | 第55-56页 |
·系统性原则 | 第55页 |
·可持续性原则 | 第55页 |
·多样性原则 | 第55-56页 |
·综合性原则 | 第56页 |
·以“林”护田的原则 | 第56页 |
·区位选择 | 第56-57页 |
·树种选择 | 第57页 |
·系统规划 | 第57-70页 |
·道路廊道系统规划 | 第57-64页 |
·农田防护廊道系统规划 | 第64-69页 |
·河流廊道规划 | 第69-70页 |
6 效益评价与保障措施 | 第70-72页 |
·效益评价 | 第70-71页 |
·生态效益 | 第70页 |
·社会效益 | 第70页 |
·经济效益 | 第70-71页 |
·综合评价 | 第71页 |
·保障措施 | 第71-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 第78-80页 |
附录 1 植被类型参考表 | 第78-80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80-81页 |
后记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