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21页 |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路线 | 第19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2章 农民组织化相关内容概述 | 第21-28页 |
·农民组织化的内涵 | 第21-22页 |
·农民组织化的水平的提高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 第21页 |
·农民组织化是依靠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状态 | 第21-22页 |
·农民组织化是促进农民与产业工人享有同等待遇的社会变革 | 第22页 |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对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意义 | 第22-25页 |
·黑龙江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 | 第23页 |
·提高黑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 | 第23-24页 |
·可以提高黑龙江省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 第24页 |
·可以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 | 第24页 |
·可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 | 第24-25页 |
·黑龙江省农民组织化典型模式简析 | 第25-28页 |
第3章 不同模式下黑龙江省农民组织化现状分析 | 第28-37页 |
·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模式 | 第28-32页 |
·有效提高农民对接市场时的组织化水平 | 第29-30页 |
·提高了农民粮食生产中的组织化水平 | 第30-31页 |
·依托特色优势发展的专业合作组织作用效果显着 | 第31-32页 |
·村集体组织模式 | 第32-34页 |
·“场县共建”模式 | 第34-35页 |
·企业带动模式 | 第35-36页 |
·项目园区带动模式 | 第36-37页 |
第4章 黑龙江省农民组织化存在问题分析 | 第37-42页 |
·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在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普遍规模小 | 第37页 |
·多数作用发挥有限 | 第37页 |
·农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开展较难 | 第37-39页 |
·村集体组织在提高农民组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企业与分散的农户对接时缺乏中间平台 | 第40-41页 |
·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的不同影响“场县共建”发展 | 第41-42页 |
第5章 黑龙江省农民组织化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2-46页 |
·专业性合作组织壮大缓慢 | 第42-44页 |
·管理人才缺乏,社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 第42页 |
·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 | 第42-43页 |
·政府支持不到位 | 第43-44页 |
·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 第44页 |
·土地规模经营形成缓慢抑制组织化水平提高 | 第44-45页 |
·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不到位 | 第44页 |
·土地流转中农民存在较多顾虑 | 第44-45页 |
·对土地规模经营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 | 第45页 |
·部分村镇干部对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工作力度不够 | 第45页 |
·农村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 | 第45-46页 |
第6章 提高黑龙江省农民组织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 第46-53页 |
·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民粮食生产中的组织作用 | 第46-47页 |
·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 | 第46页 |
·组织农民把土地集中起来 | 第46页 |
·组织好对农民的培训 | 第46-47页 |
·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 第47页 |
·完善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做大做强 | 第47-48页 |
·抓好示范带动 | 第47-48页 |
·加大扶持力度 | 第48页 |
·鼓励横向联合 | 第48页 |
·加快土地流转与农机合作科学合理配备机具 | 第48-50页 |
·加速农村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 第48-49页 |
·合理配置机械装备,实现比较效益最大化 | 第49-50页 |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农机合作社可持续发展 | 第50页 |
·进一步丰富场县共建内涵,注重抓好模式创新,建设现代基地农业 | 第50-51页 |
·加速“场县共建”,领跑现代农业 | 第50-51页 |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基地农业 | 第51页 |
·创造宽松环境,深化共建关系 | 第51页 |
·进一步加大与农民粮食生产密切相关的事业型服务单位改革力度 | 第51-53页 |
第7章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