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中英文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41页 |
1、概述 | 第13页 |
2、病原学特性 | 第13-21页 |
·病毒形态及理化特性 | 第13-14页 |
·病毒基因结构特点及编码蛋白 | 第14-19页 |
·病毒基因组的变异 | 第19-21页 |
3 流行病学 | 第21-28页 |
·流行地区 | 第21-25页 |
·易感动物 | 第25页 |
·传播途径 | 第25-26页 |
·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 | 第26页 |
·持续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 第26-27页 |
·分子流行病学 | 第27-28页 |
4 发病机理 | 第28-29页 |
5 临床症状 | 第29-31页 |
·母猪临床症状 | 第30页 |
·仔猪临床症状 | 第30-31页 |
·育肥猪临床症状 | 第31页 |
·种公猪临床症状 | 第31页 |
6 病理变化 | 第31-34页 |
·剖解变化 | 第31-33页 |
·组织学变化 | 第33-34页 |
7 免疫学研究进展 | 第34-36页 |
·体液免疫研究进展 | 第34-35页 |
·细胞免疫研究进展 | 第35页 |
·免疫调节和免疫逃逸研究进展 | 第35-36页 |
·免疫应激 | 第36页 |
8 疫苗研究进展 | 第36-39页 |
·灭活疫苗 | 第36-37页 |
·弱毒疫苗 | 第37-38页 |
·亚单位疫苗 | 第38页 |
·基因工程疫苗 | 第38-39页 |
·DNA 疫苗 | 第39页 |
9 治疗 | 第39-41页 |
·增强免疫机能 | 第40页 |
·控制继发感染和对症治疗 | 第40-41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41-66页 |
第一章 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 PRRS 流行病学调查 | 第41-54页 |
1 材料 | 第41-44页 |
·病料采集 | 第41-43页 |
·引物的设计 | 第43-44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44页 |
2 方法 | 第44-45页 |
·病毒 RNA 的提取 | 第44页 |
·cDNA 第一链的合成 | 第44-45页 |
·PCR 反应 | 第45页 |
3 结果 | 第45-50页 |
·不同地区 PRRSV 感染情况 | 第45-46页 |
·不同时期 PRRSV 的感染情况 | 第46-47页 |
·经典型 PRRSV 流行病学调查 | 第47-48页 |
·HP-PRRSV 流行病学调查 | 第48-50页 |
4 讨论 | 第50-53页 |
·不同地区 PRRSV 感染情况 | 第50-51页 |
·不同时期 PRRSV 感染情况 | 第51页 |
·经典型 PRRSV 感染情况 | 第51-52页 |
·HP-PRRSV 感染情况 | 第52-53页 |
5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二章 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 HP-PRRS 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第54-66页 |
1 材料 | 第54-55页 |
·病料采集 | 第54页 |
·引物的设计 | 第54-55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55页 |
2 方法 | 第55-60页 |
·病毒 RNA 的提取 | 第55页 |
·cDNA 第一链的合成 | 第55-56页 |
·PCR 反应 | 第56页 |
·PCR 扩增产物的回收 | 第56页 |
·PCR 回收产物的连接 | 第56-57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57-58页 |
·转化 | 第58页 |
·重组质粒的小量制备 | 第58-59页 |
·重组质粒 PCR 鉴定 | 第59页 |
·序列分析 | 第59-6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0-65页 |
·NSP2 部分基因扩增结果 | 第60页 |
·基因序列分析 | 第60-65页 |
4 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导师简介 | 第75-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