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一、荀况与韩非法律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4-15页 |
(一) 荀况法律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4页 |
(二) 韩非法律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4-15页 |
二、荀况与韩非的主要法律思想概述 | 第15-23页 |
(一) 荀况的主要法律思想 | 第15-18页 |
1、“隆礼重法”思想 | 第15-16页 |
2、荀况的“人治”思想 | 第16-17页 |
3、“德礼政刑相互为用”的思想 | 第17-18页 |
(二) 、韩非的主要法律思想 | 第18-23页 |
1、韩非的“重刑论”思想 | 第18-19页 |
2、韩非的法、术、势相结合思想 | 第19-20页 |
3、以法为本的“法治”理论 | 第20-23页 |
三、荀况与韩非法律思想之比较 | 第23-36页 |
(一) 荀况与韩非的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与立足点的比较 | 第23-26页 |
1、荀况法律思想的立足点 | 第23-24页 |
2、韩非法律思想的立足点 | 第24-26页 |
(二) 荀况与韩非法律思想的侧重点的比较 | 第26-31页 |
1、荀况的“礼治”思想 | 第26-27页 |
2、韩非的专制法治思想 | 第27-29页 |
3、荀况与韩非法律思想的依据和基础 | 第29-31页 |
(三) 荀况与韩非法治思想的不同 | 第31-36页 |
1、隆礼重法与弃礼任法 | 第31-32页 |
2、罚当其罪与轻罪重罚 | 第32-34页 |
3、明德慎罚与以刑去刑 | 第34-36页 |
四、荀况与韩非法律思想的评析与现代价值 | 第36-39页 |
(一) 荀况法律思想的现代价值 | 第36-37页 |
1、德礼政刑相结合的法律观 | 第36页 |
2、罚当其罪、明德慎罚的司法观 | 第36-37页 |
3、“有治人,无治法”的相对合理性 | 第37页 |
(二) 韩非法律思想的现代价值 | 第37-39页 |
1、韩非的“法治”思想 | 第37-38页 |
2、法不阿贵,尚法不尚贤的司法观 | 第38页 |
3、韩非的“术治”思想的借鉴意义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