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反馈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9-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 ·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 | 第11-13页 |
| ·国内外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6-18页 |
|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文献查阅法 | 第16页 |
| ·访谈咨询法 | 第16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6页 |
| ·实验比对法 | 第16-17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8-34页 |
| ·我国当今主流体育教学模式概述 | 第18-21页 |
| ·个性培养式教学模式 | 第18页 |
| ·合作式学习教学模式 | 第18页 |
| ·掌握式体育教学模式 | 第18-19页 |
| ·快乐体育式教学模式 | 第19页 |
| ·成功体育式教学模式 | 第19-20页 |
| ·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 | 第20页 |
| ·锻炼式体育教学模式 | 第20页 |
| ·互动式体育教学模式 | 第20-21页 |
| ·主动式学习教学模式 | 第21页 |
| ·领会式体育教学模式 | 第21页 |
| ·当今主流体育教学模式的劣势分析 | 第21-23页 |
| ·教学模式功能相对单一 | 第21-22页 |
| ·模式开发缺乏整体效应 | 第22页 |
| ·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差 | 第22页 |
| ·模式借鉴上的机械性 | 第22-23页 |
| ·模式之间特征不太明显 | 第23页 |
| ·体育教学模式的组合结构及其要素 | 第23-25页 |
| ·体育教学模式的整体结构 | 第23页 |
| ·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 第23-25页 |
| ·教学指导思想 | 第23-24页 |
| ·体育教学目标 | 第24页 |
| ·操作程序设计 | 第24页 |
| ·教学实现条件 | 第24页 |
| ·实施效果评价 | 第24-25页 |
| ·篮球教学中多样化反馈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25-28页 |
| ·多样化反馈教学模式的概念鉴定 | 第25页 |
| ·多样化反馈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 第25-26页 |
| ·明确的类比性原则 | 第25页 |
| ·积极的控制性原则 | 第25页 |
| ·简明的实用性原则 | 第25-26页 |
| ·灵活的操作性原则 | 第26页 |
| ·多样化反馈篮球教学模式的设计 | 第26-28页 |
| ·教学条件的设计 | 第26页 |
| ·教学目标的设计 | 第26-27页 |
| ·教学实施的设计 | 第27页 |
| ·评价方式的设计 | 第27-28页 |
| ·多样化反馈篮球教学模式的实证分析 | 第28-34页 |
| ·实验的对象 | 第28页 |
| ·实验实施步骤 | 第28-30页 |
| ·实验之前的准备 | 第28页 |
| ·教学活动的实施 | 第28-30页 |
| ·实验过程的阶段性检测 | 第30页 |
| ·实验效果的评价 | 第30页 |
| ·实验过程控制 | 第30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0-34页 |
|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篮球测试成绩分析 | 第30-31页 |
| ·三组基本理论测验成绩比较分析 | 第31页 |
| ·三组理论测试得分情况分析 | 第31-32页 |
| ·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试学生技术测验成绩情况比较 | 第32-33页 |
| ·多样化反馈篮球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 第33-34页 |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4-36页 |
| ·结论 | 第34页 |
| ·建议 | 第34-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 附件一:学习兴趣、态度调查表 | 第39-40页 |
| 附件二:多样化反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调查表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科研成果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