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0页 |
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0-17页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概述 | 第10-11页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 第11-12页 |
·经济福利理论 | 第12-13页 |
·社会需求层次理论 | 第13页 |
·建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 第13-17页 |
·有利于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 | 第13-14页 |
·有利于深化农村经济改革 | 第14页 |
·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 | 第14-15页 |
·有利于弥补日益减弱的土地养老功能和家庭养老功能 | 第15-17页 |
3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沿革及其制约因素 | 第17-23页 |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7-20页 |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制约因素 | 第20-23页 |
·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收入普遍不高 | 第20页 |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 第20-21页 |
·国家政策制度的不公平 | 第21-22页 |
·农民的养老保险意识淡薄 | 第22-23页 |
4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33页 |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 | 第23-28页 |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试点过程中所形成的主要模式 | 第24-26页 |
·我国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进步之处 | 第26-28页 |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3页 |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立法不健全,制度不稳定 | 第28-29页 |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参与率低,覆盖面较窄 | 第29-30页 |
·养老保险资金筹集层次较低,筹集方式单一 | 第30页 |
·养老保险基金规模较小,基金保值增值幅度不够 | 第30-31页 |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运行层次低,经办机构较为分散 | 第31-33页 |
5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度设计 | 第33-41页 |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 | 第33-34页 |
·普遍性与区别性原则 | 第33页 |
·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原则 | 第33-34页 |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 第34页 |
·稳定性原则 | 第34页 |
·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 | 第34-41页 |
·建立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远期目标 | 第34-37页 |
·建立我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近期目标 | 第37-39页 |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途径——法制化 | 第39-41页 |
6 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 第41-46页 |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 | 第41-42页 |
·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扶持力度,逐步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 | 第42-43页 |
·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管理层次 | 第43页 |
·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方式 | 第43-44页 |
·拓宽基金投资渠道,保持基金的增值 | 第44-46页 |
7 结语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