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Summary | 第5-7页 |
| 前言 | 第7-8页 |
| 第一章 紧急避险概述 | 第8-13页 |
| 一 紧急避险的历史渊源 | 第8-10页 |
| 1、外国的紧急避险制度演变过程 | 第8-9页 |
| 2、中国的紧急避险制度演变过程 | 第9-10页 |
| 二 紧急避险的内涵 | 第10-11页 |
| 1、放任行为说 | 第11页 |
| 2、意思丧失说 | 第11页 |
| 3、权利行为说 | 第11页 |
| 三 紧急避险的类型 | 第11-13页 |
| 1、防御型的紧急避险和攻击型的紧急避险 | 第11-12页 |
| 2、法定的紧急避险和超法规的紧急避险 | 第12页 |
| 3、对人的紧急避险和对物的紧急避险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紧急避险正当性根据的比较分析 | 第13-18页 |
| 一 紧急避险正当性根据理论的考察 | 第13-16页 |
| 二 对我国紧急避险正当性根据理论的反思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紧急避险成立条件比较分析 | 第18-33页 |
| 一、危险状态——合法权益遇到了正在发生的危险 | 第21-25页 |
| 二、避险行为—为避免危险不得已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 第25-27页 |
| 三、损害限度——由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在必要的限度内 | 第27-30页 |
| 四、主体限制——负有特别义务的人不适用紧急避险的规定 | 第30-33页 |
| 第四章 紧急避险的界限 | 第33-36页 |
| 一 紧急避险和避险过当的界限 | 第33-34页 |
| 二 紧急避险和假想避险的界限 | 第34-36页 |
| 第五章 紧急避险与相关行为的界限 | 第36-44页 |
| 一 紧急避险和义务冲突 | 第36-37页 |
| 二 紧急避险和被胁迫行为 | 第37-40页 |
| 三 紧急避险和自救行为 | 第40-42页 |
| 四 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 | 第42-44页 |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著作类 | 第46-48页 |
| 论文类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