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12-14页 |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农村金融机构 | 第14页 |
·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 | 第14-15页 |
·信用风险评估与计量 | 第15页 |
·巴塞尔协议与COSO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框架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3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贷存在的问题 | 第20-25页 |
·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力度不够 | 第20页 |
·农村金融机构有待提高农户贷款规模 | 第20-21页 |
·农村金融机均没有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 第21-22页 |
·农村金融机构有待扩大合作范围 | 第22页 |
·农村金融机构缺乏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 第22-23页 |
·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发展滞后 | 第23页 |
·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中间业务发展缓慢 | 第23-25页 |
4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实证分析 | 第25-32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25页 |
·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 第25-27页 |
·信贷风险评价体系建立的意义 | 第25-26页 |
·解释变量的选择 | 第26-27页 |
·利用利用SPSS 18.0进行主成分分析 | 第27-28页 |
·分析与小结 | 第28-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5 国外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 | 第32-36页 |
·国外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的经验 | 第32-34页 |
·美国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 | 第32页 |
·法国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 | 第32-33页 |
·德国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 | 第33页 |
·印度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 | 第33页 |
·孟加拉国小额信贷风险管理 | 第33-34页 |
·印尼人民银行的BRI-UD模式 | 第34页 |
·国外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对我国信贷管理的启示 | 第34-36页 |
·政府的支持是农村金融机构发挥功能的重要条件 | 第34-35页 |
·市场需要多层次的农村金融形式 | 第35页 |
·实现商业化经营要不断创新 | 第35-36页 |
6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 第36-42页 |
·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 第36-38页 |
·建立健全机构机制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 第36页 |
·建立科学、有效的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机制 | 第36-37页 |
·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内部规章制度 | 第37页 |
·加强自身风险文化建设 | 第37页 |
·积极推进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 第37-38页 |
·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技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 第38页 |
·进一步加大支农的力度 | 第38-39页 |
·提高借贷双方的素质,完善管理手段 | 第39页 |
·不断完善外部环境 | 第39-42页 |
·加快完善农村金融市场 | 第39-40页 |
·建立农户与信用村评级制度, | 第40页 |
·改善农村金融法制环境,加强监管 | 第40-41页 |
·明确政府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定位 | 第41-42页 |
附录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