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20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9页 |
二、 研究设计 | 第9页 |
(一) 设计类型 | 第9页 |
(二) 随机 | 第9页 |
(三) 治疗方法 | 第9页 |
三、 研究人群 | 第9页 |
四、 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一) 西医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二)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0页 |
五、 纳入标准 | 第10-11页 |
六、 排除标准 | 第11页 |
七、 剔除病例标准 | 第11页 |
八、 脱落病例标准 | 第11页 |
九、 治疗方案 | 第11-13页 |
十、 注意事项 | 第13页 |
十一、观察指标 | 第13-15页 |
十二、疗效评价标准 | 第15-16页 |
十三、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16页 |
十四、统计分析 | 第16页 |
十五、研究结果 | 第16-20页 |
(一) 治疗前比较 | 第16-18页 |
(二) 疗效比较 | 第18-19页 |
(三) 安全性评价 | 第19-20页 |
讨论 | 第20-28页 |
一、 祖国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 第20-21页 |
二、 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探讨 | 第21-23页 |
(一) 肾精不足,督脉空虚为本 | 第22页 |
(二) 外感六淫,跌扑损伤为标 | 第22-23页 |
(三) 脾虚痰凝,痰瘀交阻 | 第23页 |
(四) 瘀血阻络,热毒瘀滞 | 第23页 |
三、 强直性脊柱炎辨病辨证方药分析 | 第23-26页 |
(一) 辨病方用药分析 | 第23-25页 |
(二) 辨证方用药分析 | 第25-26页 |
四、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体会 | 第26-28页 |
(一)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 第26-27页 |
(二) 强直性脊柱炎缓解期仍要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 第27页 |
(三) 长期用药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 第27-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0页 |
综述 | 第30-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附录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详细摘要 | 第4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