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光致发光的基本概念 | 第11-12页 |
| ·铝酸盐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合成和特性 | 第12-15页 |
| ·铝酸盐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合成 | 第12-13页 |
| ·铝酸盐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特性 | 第13-15页 |
| ·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 第15-17页 |
| ·硅酸锆的特性和制备 | 第17-19页 |
| ·硅酸锆的特性及应用 | 第17页 |
| ·硅酸锆的制备方法 | 第17-19页 |
| ·铝酸盐长余辉发光粉表面改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无机颗粒包覆改性 | 第20-21页 |
| ·有机物包覆改性 | 第21-22页 |
| ·无机-有机复合包覆改性 | 第22页 |
| ·铝酸盐长余辉发光粉的表面包覆机理 | 第22-23页 |
| ·表面静电吸引机理 | 第22-23页 |
| ·表面化学键结合机理 | 第23页 |
| ·过饱和度机理 | 第23页 |
| ·溶胶-凝胶化机理 | 第23页 |
| ·表面包覆对发光粉性能的影响 | 第23-24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页 |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SrAl_2O_4:Eu~(2+),Dy~(3+)发光粉的二氧化硅包覆 | 第26-44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所用原料和仪器 | 第26-27页 |
| ·实验原料 | 第26-27页 |
|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 ·实验步骤 | 第27-28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27页 |
|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第27-28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8-43页 |
| ·发光粉的性能 | 第28-30页 |
| ·乙醇添加量对凝胶形成和包覆的影响 | 第30-33页 |
| ·溶液 pH 值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 第33-37页 |
| ·包覆比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 第37-40页 |
| ·凝胶陈化时间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 第40-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三章 溶胶-凝胶法低温合成硅酸锆粉体 | 第44-56页 |
| ·引言 | 第44-45页 |
| ·所用原料和仪器 | 第45-46页 |
| ·实验原料 | 第45页 |
| ·实验仪器 | 第45-46页 |
| ·实验步骤 | 第46-47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46-47页 |
|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第47页 |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47-55页 |
| ·矿化剂种类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合成温度的影响 | 第48-52页 |
| ·矿化剂添加量的影响 | 第52-54页 |
| ·溶胶凝胶 pH 值的影响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四章 SrAl_2O_4:Eu~(2+),Dy~(3+)发光粉的硅酸锆包覆 | 第56-76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所用原料和仪器 | 第56-57页 |
| ·实验原料 | 第56-57页 |
|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 ·实验步骤 | 第57-59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57-58页 |
| ·样品的测试和表征 | 第58-59页 |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59-75页 |
| ·分步包覆工艺的影响 | 第59-63页 |
| ·包覆比的影响 | 第63-67页 |
| ·煅烧温度的影响 | 第67-71页 |
| ·煅烧时间的影响 | 第71-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五章 发光釉的制备 | 第76-81页 |
| ·引言 | 第76页 |
| ·所用原料和仪器 | 第76-77页 |
| ·实验原料 | 第76页 |
| ·实验仪器 | 第76-77页 |
| ·实验步骤 | 第77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77页 |
| ·样品的测试和表征 | 第77页 |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77-80页 |
| ·改性发光粉含量对发光釉的影响 | 第77-78页 |
| ·烧成温度对发光釉的影响 | 第78-80页 |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80-81页 |
| 结论及展望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附件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