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经解文献系年考--雍正、乾隆时期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本文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 第15-18页 |
凡例 | 第18-19页 |
嘉庆、道光时期经解文献系年考 | 第19-96页 |
嘉庆元年 丙辰 公元1796年 | 第19页 |
嘉庆二年 丁巳 公元1797年 | 第19-21页 |
嘉庆三年 戊午 公元1798年 | 第21-23页 |
嘉庆四年 乙未 公元1799年 | 第23-25页 |
嘉庆五年 庚申 公元1800年 | 第25页 |
嘉庆六年 辛酉 公元1801年 | 第25-26页 |
嘉庆七年 壬戌 公元1802年 | 第26-28页 |
嘉庆八年 癸亥 公元1803年 | 第28-29页 |
嘉庆九年 甲子 公元1804年 | 第29-31页 |
嘉庆十年 乙丑 公元1805年 | 第31-33页 |
嘉庆十一年 丙寅 公元1806年 | 第33-35页 |
嘉庆十二年 丁卯 公元1807年 | 第35-37页 |
嘉庆十三年 戊辰 公元1808年 | 第37-38页 |
嘉庆十四年 己巳 公元1809年 | 第38-40页 |
嘉庆十五年 庚午 公元1810年 | 第40-42页 |
嘉庆十六年 辛未 公元1811年 | 第42-43页 |
嘉庆十七年 壬申 公元1812年 | 第43-46页 |
嘉庆十八年 癸酉 公元1813年 | 第46-48页 |
嘉庆十九年 甲戌 公元1814年 | 第48-49页 |
嘉庆二十年 乙亥 公元1815年 | 第49-52页 |
嘉庆二十一年 丙子 公元1816年 | 第52-53页 |
嘉庆二十二年 丁丑 公元1817年 | 第53-54页 |
嘉庆二十三年 戊寅 公元1818年 | 第54-56页 |
嘉庆二十四年 己卯 公元1819年 | 第56-58页 |
嘉庆二十五年 庚辰 公元1820年 | 第58-59页 |
道光元年 辛巳 公元1821年 | 第59-60页 |
道光二年 壬午 公元1822年 | 第60-63页 |
道光三年 癸未 公元1823年 | 第63-64页 |
道光四年 甲申 公元1824年 | 第64页 |
道光五年 乙酉 公元1825年 | 第64-65页 |
道光六年 丙戌 公元1826年 | 第65-66页 |
道光七年 丁亥 公元1827年 | 第66页 |
道光八年 戊子 公元1828年 | 第66-67页 |
道光九年 乙丑 公元1829年 | 第67-69页 |
道光十年 庚寅 公元1830年 | 第69-70页 |
道光十一年 辛卯 公元1831年 | 第70页 |
道光十二年 壬辰 公元1832年 | 第70-72页 |
道光十三年 癸巳 公元1833年 | 第72-74页 |
道光十四年 甲午 公元1834年 | 第74-76页 |
道光十五年 乙未 公元1835年 | 第76-77页 |
道光十六年 丙申 公元1836年 | 第77-79页 |
道光十七年 丁酉 公元1837年 | 第79-80页 |
道光十八年 戊戌 公元1838年 | 第80-82页 |
道光十九年 己亥 公元1839年 | 第82-83页 |
道光二十年 庚子 公元1840年 | 第83-85页 |
道光二十一年 辛丑 公元1841年 | 第85-86页 |
道光二十二年 壬寅 公元1842年 | 第86-88页 |
道光二十三年 癸卯 公元1843年 | 第88页 |
道光二十四年 甲辰 公元1844年 | 第88-89页 |
道光二十五年 乙巳 公元1845年 | 第89-90页 |
道光二十六年 丙午 公元1846年 | 第90-91页 |
道光二十七年 丁未 公元1847年 | 第91-92页 |
道光二十八年 戊申 公元1848年 | 第92-94页 |
道光二十九年 己酉 公元1849年 | 第94-95页 |
道光三十年 庚戌 公元1850年 | 第95-96页 |
余论 | 第96-104页 |
一、经学家的地域分布 | 第96-99页 |
二、嘉道时期经学发展概况及特征 | 第99-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谢辞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