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景观元素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研究--以陕西三原柏社村新农村建设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提供一种景观设计的新视角 | 第9页 |
·生活环境与地域文化的要求 | 第9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目的 | 第9-10页 |
·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的方法与理论框架 | 第10-12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0页 |
·实例解析法 | 第10页 |
·理论指导和案例分析结合的方法 | 第10-11页 |
·理论框架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乡土景观论述 | 第12-16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乡土景观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页 |
·乡土景观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乡村景观设计的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页 |
·乡村景观设计的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乡土景观基本释义 | 第14-15页 |
·“当代乡土”与新乡土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农村乡土景观的产生基础 | 第16-25页 |
·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 | 第16-19页 |
·自然景观要素 | 第16-18页 |
·经济要素 | 第18页 |
·居住环境 | 第18-19页 |
·人文景观要素 | 第19页 |
·乡土景观的特点 | 第19-22页 |
·外在特性 | 第19-21页 |
·内在特性 | 第21-22页 |
·传统乡土景观到新乡土景观的探索 | 第22-25页 |
·传统乡土景观的结构问题分析 | 第22-23页 |
·传统乡土景观解析 | 第23-24页 |
·传统乡土到新乡土发展模式探索 | 第24-25页 |
第四章 乡土景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研究 | 第25-35页 |
·乡土景观应用理念 | 第25页 |
·乡土景观运用原则 | 第25-26页 |
·保护先行原则 | 第25页 |
·观念更新原则 | 第25页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25页 |
·整体协调原则 | 第25-26页 |
·公众参与原则 | 第26页 |
·乡土景观元素的表现形式 | 第26页 |
·乡土意向表达 | 第26页 |
·乡土物化表达 | 第26页 |
·乡土景观营造途径 | 第26-28页 |
·意向营造 | 第27页 |
·空间营造 | 第27页 |
·场景营造 | 第27-28页 |
·乡土景观应用 | 第28-35页 |
·规划阶段 | 第28-30页 |
·设计阶段 | 第30-33页 |
·乡土景观设计运用方法 | 第33-35页 |
第五章 三原柏社村乡土景观设计与实践 | 第35-56页 |
·历史文化背景 | 第35页 |
·柏社村乡土景观现状分析 | 第35-41页 |
·位置 | 第35页 |
·交通情况 | 第35页 |
·基础设施情况 | 第35-36页 |
·自然景观现状 | 第36-37页 |
·经济现状 | 第37页 |
·民居环境 | 第37-38页 |
·人文景观 | 第38-41页 |
·总体规划 | 第41-43页 |
·设计目标 | 第41-42页 |
·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 第42-43页 |
·乡土景观规划设计 | 第43-56页 |
·村子总体规划 | 第43页 |
·乡土景观设计 | 第43-53页 |
·乡土景观设计手法的应用表现 | 第53-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