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4-22页 |
| ·分子印迹技术的概述和基本原理 | 第14-16页 |
| ·分子印迹技术的概述 | 第14页 |
|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 | 第14-15页 |
| ·分子印迹技术的分类 | 第15-16页 |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16-19页 |
| ·模板分子 | 第16页 |
| ·功能单体 | 第16-17页 |
| ·交联剂 | 第17-18页 |
| ·引发方式 | 第18页 |
| ·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方法 | 第18-19页 |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 | 第19-21页 |
| ·色谱分离分析 | 第19-20页 |
| ·固相萃取 | 第19-20页 |
| ·手性化合物的分离 | 第20页 |
| ·传感器 | 第20页 |
| ·膜分离技术 | 第20-21页 |
|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 第2章 核-壳型过氧化苯甲酰印迹溶胶-凝胶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 | 第22-29页 |
| ·前言 | 第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22页 |
| ·印迹聚合物(MIPs)的制备 | 第22-23页 |
|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 | 第22页 |
| ·二氧化硅微球的活化 | 第22页 |
| ·二氧化硅微球的修饰 | 第22-23页 |
| ·印迹聚合物的合成 | 第23页 |
| ·结构和性能表征 | 第23页 |
| ·静态吸附和选择性实验 | 第23页 |
| ·印迹聚合物的差热分析 | 第23页 |
| ·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 SPE) | 第23-2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8页 |
| ·MIPs 的制备 | 第24-25页 |
| ·红外分析 | 第25页 |
| ·静态平衡吸附研究 | 第25-27页 |
| ·差热分析 | 第27页 |
| ·应用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核-壳型配位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固相萃取应用 | 第29-39页 |
| ·前言 | 第29页 |
| ·实验部分 | 第29-32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29-30页 |
| ·CIP 的制备 | 第30-31页 |
| ·二氧化硅微球的合成及表面修饰 | 第30-31页 |
| ·核-壳型配位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31页 |
| ·表征 | 第31页 |
| ·静态吸附实验 | 第31页 |
| ·配位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 (CI-SPE) | 第31-32页 |
| ·样品制备 | 第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8页 |
| ·聚合物的制备和 SEM 表征 | 第32-33页 |
| ·红外分析 | 第33-34页 |
| ·溶胀能力 | 第34页 |
| ·静态吸附 | 第34-35页 |
| ·缓冲溶液对 CIP 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5页 |
| ·CI-SPE 的条件优化 | 第35-37页 |
| ·样品流速的优化 | 第35-36页 |
| ·冲洗和洗脱溶剂 | 第36-37页 |
| ·样品体积和富集倍数 | 第37页 |
| ·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 | 第37页 |
| ·CI-SPE 与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MI-SPE)的对比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核-壳型白藜芦醇分子印迹微球研制及应用研究 | 第39-46页 |
| ·前言 | 第39页 |
|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39页 |
| ·印迹微球的制备 | 第39-40页 |
|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 | 第39页 |
| ·二氧化硅微球的表面修饰 | 第39-40页 |
| ·白藜芦醇分子印迹微球(MIPs)的制备 | 第40页 |
| ·印迹微球的吸附性能研究及其表征 | 第40-41页 |
| ·静态吸附 | 第40页 |
| ·红外分析 | 第40页 |
| ·热重分析 | 第40页 |
| ·实际样品研究 | 第40-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5页 |
| ·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形貌表征 | 第41-42页 |
| ·吸附实验 | 第42-43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3页 |
| ·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形貌表征 | 第43-44页 |
| ·印迹微球对虎杖提取液中白藜芦醇的分离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5章 基于单分散二氧化硅复合微球 L -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 第46-56页 |
| ·前言 | 第46-47页 |
|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47页 |
| ·L-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47-49页 |
| ·单分散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47页 |
| ·乙烯基修饰的β-CD 的制备 | 第47页 |
| ·MIP 的制备 | 第47-48页 |
| ·表征 | 第48页 |
| ·静态吸附实验 | 第48-49页 |
| ·色谱评价 | 第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 ·MH-SiO2和 MIP 的扫描电镜图表征 | 第49-50页 |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50页 |
| ·吸附性能 | 第50-52页 |
| ·静态吸附 | 第50-51页 |
| ·吸附动力学 | 第51-52页 |
| ·色谱评估 | 第52-55页 |
| ·不同 MIP 对于手性分离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流动相组成和 HAc 浓度的影响 | 第53-55页 |
| ·流动相的流速对于分离度和背景压力的影响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6章 总结 | 第56-58页 |
| ·核壳型载体材料的研制 | 第56页 |
| ·核-壳型印迹材料的应用 | 第56-58页 |
|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 | 第56页 |
| ·植物有效成分分离 | 第56页 |
| ·药物手性分离、检测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