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10区北部奥陶系油藏油水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选题依据及课题来源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2-13页 |
·主要成果 | 第13-14页 |
第2章 油藏勘探开发概况 | 第14-16页 |
·研究区地理和构造位置 | 第14页 |
·勘探开发概况 | 第14-16页 |
第3章 油藏地质特征 | 第16-28页 |
·构造特征 | 第16-18页 |
·断裂特征 | 第16-17页 |
·构造特征 | 第17-18页 |
·地层特征 | 第18页 |
·储层基本特征 | 第18-23页 |
·储层岩性特征 | 第18-20页 |
·基质物性特征 | 第20页 |
·储层空间结构 | 第20-23页 |
·流体特征 | 第23-27页 |
·地面流体特征 | 第23-26页 |
·地层流体特征 | 第26-27页 |
·油藏压力和温度特征 | 第27页 |
·油藏类型 | 第27-28页 |
第4章 缝洞储层特征综合研究 | 第28-46页 |
·钻井剖面储层识别 | 第28-31页 |
·裂缝-溶洞型储层 | 第28-29页 |
·裂缝-孔洞型储层 | 第29-30页 |
·裂缝型储层 | 第30-31页 |
·储集体预测技术 | 第31-33页 |
·波阻抗反演技术 | 第31-32页 |
·振幅变化率 | 第32-33页 |
·溶洞储层分布及控制因素 | 第33-46页 |
·溶洞储层纵向分布特征 | 第34-44页 |
·溶洞储层平面分布特征 | 第44-45页 |
·溶洞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 | 第45-46页 |
第5章 油水分布特征研究 | 第46-64页 |
·单井剖面油水分布 | 第46-51页 |
·纯油剖面 | 第46-49页 |
·油水共存剖面 | 第49-50页 |
·纯水剖面 | 第50-51页 |
·油井开发见水类型 | 第51-57页 |
·油井见水类型 | 第51-54页 |
·油井出水原因 | 第54-56页 |
·开发出水井的油水分布 | 第56-57页 |
·构造区带的油水分布特征 | 第57-64页 |
第6章 油水分布控制因素及规律研究 | 第64-70页 |
·古岩溶侵蚀面对油水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64-66页 |
·断裂对油水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66-68页 |
·断裂与油体分布的关系 | 第66-67页 |
·断裂与水体分布的关系 | 第67-68页 |
·油水分布规律 | 第68-70页 |
·缝洞单元内普遍油水共存 | 第68页 |
·较大断裂往往是原油富集带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