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0 前言 | 第13-19页 |
·选题的动机与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逻辑结构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资产转让的法律性质 | 第15-17页 |
·资产转让法律性质的判定标准 | 第17-19页 |
1 资产证券化概述 | 第19-27页 |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 第19-22页 |
·资产证券化定义的理论探讨 | 第19-20页 |
·资产证券化定义的立法比较 | 第20-22页 |
·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定义的评述 | 第22页 |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本质 | 第22-24页 |
·债权证券化 | 第23页 |
·物的担保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页 |
·资产证券化的一般流程和交易结构 | 第24-27页 |
·资产证券化的一般流程 | 第24-25页 |
·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 | 第25-27页 |
2 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转让法律内涵和法律性质 | 第27-36页 |
·资产转让的法律内涵—风险隔离 | 第27-28页 |
·资产转让的法律性质—真实出售 | 第28-36页 |
·真实出售和让与担保的概念 | 第28-29页 |
·资产转让法律性质的三种观点 | 第29-30页 |
·资产转让应当真实出售的原因 | 第30-36页 |
3 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转让性质的判断标准及对我国完善建议 | 第36-46页 |
·真实出售判断标准的两种理念 | 第36-37页 |
·真实出售判断标准的国外经验 | 第37-44页 |
·美国资产转让的认定标准 | 第37-43页 |
·资产转让标准的国际规定——巴塞尔委员会的文件 | 第43-44页 |
·我国关于真实出售判断的现状及完善建议 | 第44-46页 |
·我国资产转让认定标准的立法现状 | 第44-45页 |
·我国资产转让认定标准的法律缺失及制度构建 | 第45-46页 |
4 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转让的特殊形式—未来债权的转让问题 | 第46-52页 |
·未来债权可转让性问题 | 第46-48页 |
·未来债权之界定 | 第46-47页 |
·未来债权可让与性的现实需求及其与传统民法的理论冲突 | 第47-48页 |
·外国及国际公约相关规定的经验 | 第48-50页 |
·英美法系的立法态度 | 第48-49页 |
·大陆法系的立法态度 | 第49页 |
·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定 | 第49-50页 |
·我国对于未来债权可转让性的立法现状及完善建议 | 第50-52页 |
·我国理论界对未来债权可转让性的争论 | 第50页 |
·对我国现行相关法规的分析及完善建议 | 第50-52页 |
5 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转让的生效条件——债务人通知问题 | 第52-56页 |
·"通知"的传统立法与资产转让效率要求的矛盾 | 第52-53页 |
·解决"通知"问题的新思路——建立公示制度 | 第53-54页 |
·公示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53-54页 |
·各国关于公示制度的相关规定 | 第54页 |
·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及完善建议 | 第54-56页 |
·对我国立法中债务人通知原则规定的分析 | 第54-55页 |
·我国立法关于通知形式的规定及完善建议 | 第55-56页 |
6 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转让的国际化及法律冲突问题 | 第56-66页 |
·资产证券化跨国运作的原因 | 第56-58页 |
·资产转让跨国运作中的法律冲突问题 | 第58-66页 |
·法律冲突问题的提出 | 第58-59页 |
·债权可转让性的法律适用问题 | 第59页 |
·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 | 第59-61页 |
·受让人与债务人之间关系的法律适用规则问题 | 第61-63页 |
·优先权的法律适用规则问题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