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用人单位是否有值得保护的利益 | 第11页 |
第二节 义务主体范围的不明确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择业领域限制的不明确 | 第12页 |
第四节 区域限制的不合理 | 第12-13页 |
第五节 期限限制的不合理 | 第13页 |
第六节 对价补偿的不合理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外国竞业禁止协议判断标准的立法和实践 | 第14-25页 |
第一节 竞业禁止协议的合法性判断标准 | 第14-18页 |
一、竞业禁止协议有效的前提是必须存在应该保护的利益 | 第14-15页 |
二、受保护的利益必须大于被牺牲的利益 | 第15-16页 |
三、不妨碍公共利益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竞业禁止协议的合理性判断标准 | 第18-25页 |
一、限制对象的特定性 | 第18页 |
二、择业领域的合理限制 | 第18-21页 |
三、区域限制的合理性 | 第21-22页 |
四、期限限制的合理性 | 第22-23页 |
五、对价补偿的合理性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我国竞业禁止协议判断标准的完善 | 第25-33页 |
第一节 合理限制竞业禁止协议的义务主体范围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合理限制竞业禁止协议的择业领域范围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合理限制竞业禁止协议的区域范围 | 第27页 |
第四节 合理限制竞业禁止协议的期限范围 | 第27-28页 |
第五节 合理规定竞业禁止协议的对价补偿 | 第28-30页 |
第六节 违约责任条款 | 第30-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