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二桥锚锭基础施工信息化监测与有限元分析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深基坑变形监测概述 | 第9页 |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9-11页 |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4 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5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工程背景与施工概况 | 第13-19页 |
2.1 工程概述 | 第13-14页 |
2.2 地形地貌 | 第14-15页 |
2.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5页 |
2.4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5-17页 |
2.5 锚锭基坑施工工艺 | 第17-1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深基坑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19-28页 |
3.1 有限元法基础 | 第19-22页 |
3.1.1 有限元法发展概述 | 第19-21页 |
3.1.2 有限元法原理 | 第21-22页 |
3.1.3 有限元法工程应用 | 第22页 |
3.2 基坑开挖施工正装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 | 第22-24页 |
3.2.1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22-23页 |
3.2.2 材料参数取值 | 第23-24页 |
3.2.3 模拟分析内容 | 第24页 |
3.3 有限元分析成果 | 第24-27页 |
3.3.1 变形计算成果 | 第24-26页 |
3.3.2 应力计算结果 | 第26-27页 |
3.3.3 结论 | 第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信息化监测方案 | 第28-43页 |
4.1 监测目的 | 第28页 |
4.2 监测内容及测点布设 | 第28-38页 |
4.2.1 监测内容及频率 | 第28-29页 |
4.2.2 监测点布置及埋设要点 | 第29-35页 |
4.2.3 监测元件数量 | 第35页 |
4.2.4 元件埋设进程 | 第35-36页 |
4.2.5 测点保护 | 第36-37页 |
4.2.6 主要测试仪器设备参数 | 第37-38页 |
4.3 控制网布设 | 第38-40页 |
4.3.1 首级控制网采用情况 | 第38-39页 |
4.3.2 加密控制网布设 | 第39-40页 |
4.4 水平位移监测方案比选 | 第40-41页 |
4.5 监测数据处理与预警 | 第41-4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信息化监测成果分析 | 第43-76页 |
5.1 信息化监测完成情况概述 | 第43页 |
5.2 监测数据分析 | 第43-74页 |
5.2.1 坑外土体及珠江大堤沉降监测 | 第43-46页 |
5.2.2 帽梁顶面垂直及水平位移监测 | 第46-49页 |
5.2.3 地连墙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 第49-64页 |
5.2.4 地连墙应力监测 | 第64-66页 |
5.2.5 内衬应力监测 | 第66-69页 |
5.2.6 坑外土压力监测 | 第69-70页 |
5.2.7 坑外水位监测 | 第70-71页 |
5.2.8 孔隙水压力监测 | 第71-73页 |
5.2.9 珠江大堤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 第73页 |
5.2.10 监测汇总 | 第73-74页 |
5.3 监测数据与有限元计算数据对比分析 | 第74-75页 |
5.3.1 地连墙变形分析 | 第74页 |
5.3.2 地连墙应力分析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结论 | 第76页 |
6.2 展望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在读期间参加的项目及发表文章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