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3页 |
·引言 | 第11页 |
·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及设备 | 第11-13页 |
·毛细管电泳在 DNA 分离中的应用 | 第13-22页 |
·毛细管无胶筛分的理论进展 | 第13-17页 |
·用于毛细管电泳DNA 分离的合成聚合物 | 第17-21页 |
·添加剂在毛细管电泳分离 DNA 中作用 | 第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毛细管电泳在蛋白质分离中的应用 | 第22-27页 |
·毛细管内壁对蛋白质的吸附作用 | 第22页 |
·通过改变缓冲液pH 值及组分的方法控制蛋白质吸附 | 第22-23页 |
·聚合物涂覆毛细管内壁抑制蛋白质吸附 | 第23-27页 |
·小结 | 第27页 |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3页 |
第2章 准互穿聚合物网络/银纳米粒子复合介质在 DNA 测序以及分离研究中的应用 | 第33-49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原料与实验方法 | 第34-40页 |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试剂的提纯 | 第34-35页 |
·缓冲溶液的配制与 DNA 标准样品预处理 | 第35页 |
·准互穿聚合物网络/银纳米粒子复合筛分介质的制备 | 第35-39页 |
·准互穿聚合物网络/银纳米粒子复合介质的表征 | 第39页 |
·单链DNA 测序条件 | 第39页 |
·双链 DNA 分离条件 | 第39-40页 |
·测序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7页 |
·Quasi-IPN 与复合筛分介质的表征 | 第40-41页 |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41-42页 |
·银纳米粒子的含量对单链 DNA 测序结果的影响 | 第42-45页 |
·银纳米粒子的含量对双链 DNA 分离结果的影响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第3章 LPA/PDMA 准互穿网络的合成及其在双链 DNA 分离中的应用 | 第49-61页 |
·引言 | 第49页 |
·原料及实验方法 | 第49-53页 |
·主要试剂 | 第49-50页 |
·仪器 | 第50页 |
·缓冲液的配制 | 第50页 |
·准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制备 | 第50-52页 |
·聚合物表征 | 第52页 |
·毛细管电泳分离 DNA | 第52页 |
·数据处理 | 第52-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0页 |
·Quasi-IPN 的表征 | 第53页 |
·由高分子量LPA 组成的quasi-IPN 分离DNA | 第53-55页 |
·由低分子量LPA 组成的quasi-IPN 分离DNA | 第55-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第4章 LPA/PDMA 准互穿聚合物网络在分离蛋白质中的应用 | 第61-76页 |
·引言 | 第61页 |
·原料与实验方法 | 第61-65页 |
·主要试剂 | 第61页 |
·缓冲液的配制 | 第61-62页 |
·毛细管的预处理方法 | 第62-63页 |
·毛细管涂层与电渗流(EOF)的测量 | 第63-64页 |
·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 | 第64页 |
·唾液样品分析 | 第64页 |
·奶粉样品分析 | 第64页 |
·毛细管电泳分离小分子 | 第64-65页 |
·数据处理 | 第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4页 |
·电渗流的抑制 | 第65页 |
·碱性蛋白质的分离 | 第65-69页 |
·酸性蛋白质的分离 | 第69-70页 |
·酸、碱、中性混合蛋白质的分离 | 第70页 |
·唾液样品的分析 | 第70-72页 |
·奶粉样品的分析 | 第72页 |
·小分子的分离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