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组分及来源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6页 |
·课题背景 | 第9-13页 |
·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及环境的影响 | 第11-13页 |
·大气颗粒物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 | 第13-15页 |
·大气颗粒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3-14页 |
·颗粒物的运动特性 | 第14-15页 |
·颗粒物的形成机制 | 第15页 |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及组成成分 | 第15-17页 |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 第15-16页 |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 | 第16-17页 |
·国内外大气颗粒物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研究 | 第17-18页 |
·颗粒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18-20页 |
·颗粒物源解析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大气颗粒物的采集、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采样器的设置原则 | 第22页 |
·滤膜的选择标准 | 第22-23页 |
·干扰采样准确性的因素 | 第23页 |
·采样仪器及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4-26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4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分布特征 | 第26-42页 |
·哈尔滨市概况 | 第26-27页 |
·哈市 PM_(10)污染来源分析 | 第27-28页 |
·PM_(10)质量浓度时空分布特征 | 第28-39页 |
·时间变化特征 | 第28-30页 |
·空间分布特征 | 第30-39页 |
·冬春季PM_(10)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哈尔滨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组分研究 | 第42-55页 |
·研究方案与分析方法 | 第42-47页 |
·研究对象 | 第42页 |
·样品采集 | 第42-45页 |
·样品分析 | 第45-47页 |
·PM_(10)组分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47-53页 |
·无机元素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夏季离子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夏季碳成分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哈尔滨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来源分析 | 第55-64页 |
·源解析方法介绍 | 第55-56页 |
·PM_(10)来源分析 | 第56-63页 |
·富集因子法(EF) | 第56-60页 |
·化学质量平衡法(CMB)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