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序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国家篇》中的“德性之治” | 第9-22页 |
一、苏格拉底德性思想对柏拉图的影响 | 第9-12页 |
(一) 德性与知识 | 第9-11页 |
(二) 城邦和公民之德性实现 | 第11-12页 |
二、《国家篇》的“德性之治”思想 | 第12-22页 |
(一) 正义是城邦和个体的德性 | 第14-17页 |
(二) 哲学王——德性知识的统治 | 第17-19页 |
(三) 灵魂转向中的德性引导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柏拉图的次优国家——《政治家篇》 | 第22-27页 |
一、政治家的界定 | 第22-24页 |
二、次优而有效的政治统治范式——法律之道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法律篇》的“法律之治” | 第27-36页 |
一、法律之治 | 第27-31页 |
(一) “法治”与“法律之治”的不同 | 第28-29页 |
(二) “法律之治”的核心内涵:混合政治 | 第29-31页 |
二、“法律之治”的政治范式 | 第31-36页 |
(一) 节制 | 第31-32页 |
(二) “法律之治”下民主权力的法律途径:自由、公正与平等 | 第32-34页 |
(三) 智慧的执政者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思想转变的原因及其启示 | 第36-49页 |
一、柏拉图政治思想转变的原因 | 第36-42页 |
(一) 政治经历对其的影响 | 第36-38页 |
(二)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第38-39页 |
(三) 哲学思想发展的影响 | 第39-42页 |
二、柏拉图政治思想启示 | 第42-49页 |
(一) 政治的理性主义精神 | 第43-45页 |
(二) 道德与法律的和谐 | 第45-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