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论文

keV放射性核束系统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研究

1. 引言第1-9页
2. 放射性核束产生的原理和方法第9-12页
 2.1 弹核碎裂法(PF法)第9页
 2.2 在线同位素分离法(ISOL法)第9页
 2.3 国内外放射性核束装置发展现状第9-11页
 2.4 放射性核束应用于材料和生物研究第11-12页
3. keV级放射性核束系统的基本要求第12-15页
 3.1 目的第12页
 3.2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12-13页
 3.3 系统总体布置第13-15页
4. 初级束流传输线第15-19页
 4.1 初级束流线的光路计算第15-17页
 4.2 初步实验结果第17-19页
5. 靶源系统第19-23页
 5.1 靶源系统的工作原理第19页
 5.2 靶源系统的主要困难第19-20页
 5.3 靶源系统的设计第20-23页
6. keV级放射性核束系统的光路设计第23-27页
 6.1 设计考虑第23页
 6.2 计算结果第23-26页
 6.3 其它主要参数第26-27页
7. 靶材料的选择第27-36页
 7.1 靶材选择的一般原则第27页
 7.2 产生~(62)Zn放射性核束的铜靶第27-29页
 7.3 靶室结构第29-32页
 7.4 靶材料释放特性的测量第32-33页
  7.4.1 稳定元素法第33页
  7.4.2 放射性核素法第33页
 7.5 实验结果第33-36页
8. 低能弱束流放射性束的测量第36-38页
 8.1 主要困难第36页
 8.2 束流测量系统第36-38页
9. 系统产生放射性核束的效率估计第38-40页
10. 系统的放射性及安全防护第40-47页
 10.1 系统运行时和运行后的放射性第40页
 10.2 中子对离子源真空室的活化第40-42页
 10.3 实验室内及实验室外剂量第42页
 10.4 中子和γ对电子仪器及真空密封的影响第42-44页
 10.5 初级束停束后的辐射情况第44-47页
11. 总结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53)Sm-EDTMP的结构研究及辐射降解分析
下一篇:碘在矿物上的吸附与扩散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