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中国北方典型(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裂缝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第一篇 裂缝研究方法与技术第9-4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一 选题依据及科学意义第10页
  二 研究思路及研究路线第10-13页
  三 低渗透油田储层裂缝研究简史第13-15页
  四 研究工作量及论文创新之处第15-17页
 第二章 低渗透砂岩储集层裂缝描述技术第17-42页
  第一节 低渗透储层的裂缝类型及特征第17-20页
   一 低渗透储层及天然裂缝的概念第17-18页
   二 天然裂缝的分类及特征第18-20页
  第二节 岩心裂缝描述技术第20-25页
   一 岩心裂缝描述方法和内容第20-22页
   二 岩心裂缝参数研究第22-25页
  第三节 野外露头裂缝分析技术第25-30页
   一 构造裂缝的识别第26页
   二 野外构造裂缝的测量方法第26页
   三 实例研究—陕甘宁盆地东部延河剖面构造裂缝观测第26-30页
  第四节 薄片微裂缝观测技术第30-34页
   一 微裂缝观察的方法和内容第30-31页
   二 微裂缝参数研究第31-34页
  第五节 地层倾角测井裂缝识别技术第34-38页
   一 电导率异常检测原理第34-35页
   二 裂缝产状的识别第35-36页
   三 应用实例研究—川口油田2250井地层倾角测井裂缝识别成果第36-38页
  第六节 井间示踪剂测试技术第38-42页
   一 裂缝方向的判断第38-39页
   二 断层封闭性的判断第39-42页
第二篇 中国陆上含油气盆地低渗透砂岩油藏裂缝地质模型第42-112页
 第三章 中国东部伸展型盆地裂缝地质模型第46-84页
  第一节 松辽盆地大庆三肇地区裂缝地质模型第46-62页
   一 大庆三肇地区地质概况第46-47页
   二 三肇地区裂缝特征第47-55页
   三 反转盆地裂缝地质模型及成型理论第55-62页
  第二节 二连盆地哈南油田裂缝地质模型第62-84页
   一 二连断陷盆地群伸展构造系统第62页
   二 哈南油田地质概况第62-64页
   三 与伸展断层有关的宏观裂缝组系及力学性质第64-67页
   四 伸展型盆地宏观裂缝的其它特征第67-72页
   五 伸展断层与裂缝分布规律第72-76页
   六 哈南油田微裂缝系统描述第76-82页
   七 伸展盆地构造裂缝特征总结第82-84页
 第四章 中国稳定型盆地裂缝地质模型第84-94页
  第一节 陕甘宁盆地裂缝发育特征第84-87页
   一 延长川口油田裂缝发育特征第84-87页
   二 长庆安塞油田裂缝发育特征第87页
  第二节 中部稳定型盆地裂缝地质模型第87-92页
   一 裂缝类型及成型模式第87-91页
   二 裂缝与沉积微相的关系第91-92页
  第三节 稳定型盆地裂缝特征总结第92-94页
 第五章 中国西部挤压型盆地裂缝地质模型第94-112页
  第一节 鄯善油田地质概况第94-95页
  第二节 鄯善油田裂缝地质模型第95-107页
   一 挤压型盆地宏观裂缝特征第95-97页
   二 裂缝发育程度及控制因素第97-102页
   三 构造应力场与裂缝形成时期分析第102-105页
   四 微裂缝特征第105-107页
  第三节 挤压盆地裂缝特征总结第107-112页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裂缝地质特征第109-112页
第三篇 低渗透砂岩油藏裂缝对注水开发的影响第112-147页
 第六章 低渗透砂岩油藏裂缝对注水开发的影响第114-144页
  第一节 低渗透砂岩油藏裂缝模型微观水驱油第114-123页
   一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双重介质特征第114页
   二 裂缝砂岩模型微观水驱油实验方法第114-116页
   三 双重介质微观水驱油机理和方式第116-121页
   四 双重介质的残余油分布特征第121-123页
   五 双重介质微观水驱油过程中的吸渗现象第123页
  第二节 含裂缝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类型及特征第123-126页
   一 Nelson,R.A.对裂缝型储集层的分类第123-124页
   二 苏联学者对裂缝型储集层的分类第124页
   三 李道品等对中国低渗透裂缝性储集层的分类第124-125页
   四 不同类型储集层的渗流特征第125-126页
  第三节 中国低渗透砂岩油藏天然裂缝对注水的影响第126-138页
   Ⅰ 裂缝型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对注水的影响及其合理开发方式探讨第126-136页
    一 哈南油田裂缝对注水的影响第126-129页
    二 大庆三肇地区头台油田裂缝对注水的影响第129-131页
    三 鄯善油田裂缝对注水的影响第131-133页
    四 安塞油田裂缝对注水的影响第133-134页
    五 裂缝型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方式探讨第134-136页
   Ⅱ 孔隙型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对注水的影响第136-138页
    川口油田裂缝对注水的影响第136-138页
  第四节 天然裂缝对人工压裂的影响第138-144页
   一 水力压裂裂缝与现今地应力第138-140页
   二 天然裂缝对水力压裂的影响第140-144页
 第七章 主要认识和结论第144-147页
致谢第147-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化建设研究
下一篇:矩量法及其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