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9页 |
第二章 变体临摹理论提出的理论依据 | 第9-31页 |
一、中国画为什么特别重视临摹 | 第9-15页 |
二、齐白石、潘天寿给我们的启示 | 第15-19页 |
三、陈洪绶学画和变体临摹 | 第19-21页 |
四、历史上最早的临摹和临摹的价值 | 第21-26页 |
五、变体临摹在宋代的繁荣 | 第26-29页 |
六、近现代对临摹的不同看法和变体临摹在中国画教学中的意义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变体临摹技法及理论 | 第31-46页 |
一、临本的选择 | 第31-32页 |
二、变体临摹的方法 | 第32-45页 |
三、临摹、写生、影视图片的结合——通向创作之路 | 第45-46页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