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6-22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烟颗粒与干扰源颗粒光散射特征与颗粒特征估计 | 第18-19页 |
|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第2章 颗粒光散射理论 | 第22-36页 |
| ·颗粒光散射的描述 | 第22-24页 |
| ·Stokes向量、光散射Muller矩阵与偏振光散射 | 第24-27页 |
| ·Stokes向量与光散射Muller矩阵 | 第24-26页 |
| ·偏振光散射 | 第26-27页 |
| ·颗粒光散射的计算方法 | 第27-31页 |
| ·Rayleigh散射 | 第28-29页 |
| ·Rayleigh-Debye-Gans散射 | 第29页 |
| ·Fraunhofer衍射 | 第29页 |
| ·Lorenz-Mie散射理论 | 第29-30页 |
| ·颗粒散射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30-31页 |
| ·影响颗粒光散射特征的因素 | 第31-34页 |
| ·颗粒大小对散射的影响 | 第31-32页 |
| ·颗粒形貌对散射的影响 | 第32-33页 |
| ·颗粒折射率对散射的影响 | 第33-34页 |
| ·颗粒群光散射的计算 | 第34页 |
| ·总结 | 第34-36页 |
| 第3章 烟颗粒与干扰源颗粒特征 | 第36-48页 |
| ·烟颗粒与粉尘颗粒的形貌 | 第38-45页 |
| ·烟颗粒凝团的分形结构模型 | 第38页 |
| ·烟颗粒凝团模型参数的获取 | 第38-42页 |
| ·烟颗粒形状模拟 | 第42-43页 |
| ·粉尘颗粒形状模拟 | 第43-44页 |
| ·颗粒形貌分析与模拟程序实现 | 第44-45页 |
| ·烟颗粒与粉尘颗粒大小 | 第45-46页 |
| ·烟颗粒与粉尘颗粒折射率差别 | 第46-47页 |
| ·总结 | 第47-48页 |
| 第4章 颗粒光散射特征的计算与分析 | 第48-84页 |
| ·计算模型的选择 | 第48页 |
| ·DDA光散射计算方法原理 | 第48-51页 |
| ·偶极子位置的指定 | 第49-50页 |
| ·极化率α_j的指定 | 第50-51页 |
| ·散射计算约束方程 | 第51页 |
| ·烟颗粒与粉尘颗粒光散射计算 | 第51-54页 |
| ·计算环境 | 第52页 |
| ·颗粒参数的选择 | 第52-53页 |
| ·计算结果的表示 | 第53-54页 |
| ·离散化参数选择 | 第54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4-82页 |
| ·数据比较方法 | 第54-55页 |
| ·DDA计算精度 | 第55-64页 |
| ·颗粒形貌的影响 | 第64-71页 |
| ·颗粒大小的影响 | 第71-75页 |
| ·颗粒折射率的影响 | 第75-81页 |
| ·烟颗粒与粉尘颗粒光散射特征差别与颗粒特征估计 | 第81-82页 |
| ·总结 | 第82-84页 |
| 第5章 颗粒光散射Muller矩阵测量系统设计 | 第84-108页 |
| ·颗粒光散射Muller矩阵测量原理 | 第84-89页 |
| ·光散射Muller矩阵变换 | 第84-86页 |
| ·光散射Muller矩阵的测量 | 第86-89页 |
| ·测量系统设计 | 第89-96页 |
| ·已有的测量系统 | 第89-90页 |
| ·对已有测量系统的改进 | 第90-95页 |
| ·测量系统的结构 | 第95-96页 |
| ·系统校准与测量参数确定 | 第96-103页 |
| ·光学系统的校准 | 第96-100页 |
| ·机械系统的校准 | 第100页 |
| ·信号测量系统参数确定与测量误差估计 | 第100-103页 |
| ·系统测试 | 第103-106页 |
| ·测量系统的稳定性与精度 | 第103-104页 |
| ·散射测量角控制精度 | 第104-105页 |
| ·Muller矩阵测量精度 | 第105-106页 |
| ·总结 | 第106-108页 |
| 第6章 烟颗粒与粉尘颗粒光散射特征的测量 | 第108-126页 |
| ·实验描述 | 第108-110页 |
| ·实验的样本 | 第108-109页 |
| ·实验设置 | 第109页 |
| ·实验过程 | 第109-110页 |
| ·测量结果分析 | 第110-118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10-113页 |
| ·测量结果讨论 | 第113-118页 |
| ·总结 | 第118-126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30页 |
| ·全文总结 | 第126-127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27页 |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27-1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0-136页 |
| 致谢 | 第136-13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