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6页 |
| ·课题背景 | 第9-13页 |
| ·课题任务 | 第13-15页 |
|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自然语言(中文)理解的关键技术研究 | 第16-26页 |
| ·中文自动分词的意义 | 第16-17页 |
| ·中文自动分词的一般方法 | 第17-20页 |
| ·词语歧义及歧义排除 | 第20-23页 |
| ·交集歧义排除方法 | 第21-22页 |
| ·组合歧义排除方法 | 第22-23页 |
| ·基于语料库的词义歧义排除方法 | 第23页 |
| ·分词与中文理解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知识表示与知识库的建立 | 第26-38页 |
| ·CQARS的体系架构 | 第26-29页 |
| ·知识的基本概念 | 第29-30页 |
| ·知识的定义 | 第29页 |
| ·知识的分类 | 第29-30页 |
| ·知识的要素 | 第30页 |
| ·知识的表示 | 第30-33页 |
| ·CQARS的课程知识的特点 | 第33-34页 |
| ·CQARS的问句研究 | 第34-36页 |
| ·问句实体(CQARS中称为Keyword) | 第34-35页 |
| ·问句类型(CQARS中称为QuestiongType,也就是问句模板) | 第35-36页 |
| ·CQARS的知识表示及知识库的建立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课程问答实时系统的相关部分设计 | 第38-54页 |
| ·总体设计 | 第38-42页 |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38-39页 |
| ·主要数据库设计 | 第39-42页 |
| ·问句理解的方法与设计 | 第42-46页 |
| ·句法分析 | 第42-43页 |
| ·关键词的提取 | 第43-44页 |
| ·计算词权 | 第44页 |
| ·句子相似度计算 | 第44-46页 |
| ·Q-K算法设计 | 第46-47页 |
| ·Q-K算法实现 | 第47-52页 |
| ·词的权值设计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课程问答实时系统的实现 | 第54-59页 |
| ·实现环境 | 第54页 |
| ·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 第54-57页 |
| ·系统登录模块 | 第54-55页 |
| ·课程答疑系统维护和管理 | 第55-56页 |
| ·答案智能检索模块 | 第56-57页 |
| ·系统测试方案及预期效果 | 第57-59页 |
| ·系统测试 | 第57-58页 |
| ·应用效果分析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9-62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9-60页 |
| ·问题和展望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