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安全体系结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网格基本原理及特点 | 第12-28页 |
| ·网格内涵 | 第12-19页 |
| ·网格的发展由来 | 第13-14页 |
| ·网格的概念 | 第14-15页 |
| ·网格的目的 | 第15-16页 |
| ·网格的基本要求 | 第16-18页 |
| ·网格的意义 | 第18-19页 |
| ·网格需求 | 第19-22页 |
| ·计算的重要性 | 第19-20页 |
| ·问题的需求 | 第20-21页 |
| ·相关技术的发展 | 第21-22页 |
| ·网格特点 | 第22-25页 |
| ·分布与共享 | 第22-23页 |
| ·自相似性 | 第23-24页 |
| ·动态性和多样性 | 第24-25页 |
| ·自治性与管理的多重性 | 第25页 |
| ·网格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 ·网格技术在国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 ·网格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 第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网格体系结构 | 第28-48页 |
| ·五层沙漏系统结构 | 第28-37页 |
| ·五层沙漏结构的层次划分 | 第28-29页 |
| ·关于五层沙漏结构的形状 | 第29-30页 |
| ·五层沙漏结构的层次功能描述 | 第30-35页 |
| ·基于五层沙漏结构的应用示例 | 第35-37页 |
|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GSA) | 第37-47页 |
| ·OGSA的基本思想 | 第37-39页 |
| ·OGSA的两大支撑技术 | 第39-40页 |
| ·OGSA的服务接口 | 第40-43页 |
| ·OGSA定义的运行环境 | 第43-44页 |
| ·基于OGSA建立的虚拟组织 | 第44-45页 |
| ·基于OGSA的应用例子 | 第45-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网格安全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48-53页 |
| ·传统互联网面临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 第48页 |
| ·网格环境涉及的安全问题 | 第48-50页 |
| ·网格安全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50-51页 |
| ·网格安全的研究现状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Globus的GSI安全体系结构分析 | 第53-66页 |
| ·Globus网格软件简介 | 第53-54页 |
| ·GSI的安全目标 | 第54页 |
| ·GSI使用的安全技术 | 第54-57页 |
| ·安全认证技术 | 第54-55页 |
| ·身份相互鉴别技术 | 第55-56页 |
| ·通信加密技术 | 第56页 |
| ·私钥保护技术 | 第56页 |
| ·安全委托技术和单点登录技术 | 第56-57页 |
| ·GSI下的任务执行流程 | 第57-59页 |
| ·GSI的安全策略设计思想 | 第59-62页 |
| ·相关术语定义以及安全策略介绍 | 第59-61页 |
| ·用户与用户代理之间的安全关系 | 第61页 |
| ·Globus主体与本地资源主体之间的映射 | 第61-62页 |
| ·资源代理与资源分配安全措施 | 第62页 |
| ·进程与用户代理之间的安全鉴别身份转移 | 第62页 |
| ·GSI的安全策略实现及不足 | 第62-64页 |
| ·ACI安全体系结构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