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10-17页 |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意义 | 第10页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SSR 技术概述 | 第13-17页 |
·SSR 概念及原理 | 第13-14页 |
·SSR 种类、数量与分布 | 第14页 |
·SSR 技术的优点 | 第14-15页 |
·SSR 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甜高粱的研究概况 | 第17-22页 |
·甜高粱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国内甜高粱的利用历史及现状 | 第21页 |
·国外甜高粱的利用历史及现状 | 第21-22页 |
·我国甜高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甜高粱种质资源的灰色关联度研究与分析 | 第24-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参试材料 | 第24-25页 |
·试验地点及设计 | 第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28页 |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甜高粱种质主要品质性状基本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甜高粱种质品质评估 | 第29-33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甜高粱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鉴定与分类研究 | 第34-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参试材料 | 第34页 |
·试验地点和设计 | 第34页 |
·观测记载的性状、方法和标准 | 第34-35页 |
·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甜高粱种质资源形态性状的基本统计分析 | 第36-38页 |
·甜高粱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分析 | 第38-39页 |
·甜高粱种质资源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39-40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40-43页 |
第四章 甜高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 鉴定与分类研究 | 第43-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9页 |
·参试材料 | 第43页 |
·试验仪器及试剂配制 | 第43-44页 |
·试验方法 | 第44-47页 |
·DNA 提取 | 第44页 |
·DNA 浓度及质量检测 | 第44-45页 |
·PCR 扩增程序 | 第45页 |
·SSR 体系 | 第45页 |
·PCR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45-46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46页 |
·统计和分析方法 | 第46-47页 |
·SSR 引物及其序列 | 第47-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5页 |
·DNA 纯度及浓度的检测 | 第49-51页 |
·DNA 降解程度检测 | 第51-52页 |
·引物的筛选及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分析 | 第52-53页 |
·依据SSR 标记揭示的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 | 第53页 |
·依据SSR 标记甜高粱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 | 第53-55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55-58页 |
·DNA 的提取 | 第55页 |
·依据SSR 标记甜高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5-56页 |
·两种聚类分析结果的比较 | 第56-57页 |
·SSR 标记在甜高粱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可行性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8-60页 |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59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及建议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