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2页 |
·生物固氮在农业中的意义 | 第11-13页 |
·生物固氮的概念 | 第11页 |
·生物固氮的重要意义 | 第11-12页 |
·生物固氮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我国大豆根瘤菌和大豆品种资源 | 第13-17页 |
·我国根瘤菌资源 | 第13-16页 |
·我国大豆品种资源 | 第16-17页 |
·根瘤菌与其宿主匹配性研究进展 | 第17-28页 |
·结瘤过程 | 第17-19页 |
·根瘤菌的结瘤因子 | 第19-22页 |
·结瘤基因 | 第22页 |
·胞外多糖 | 第22-28页 |
·根瘤菌蛋白质组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 第28页 |
·蛋白质组学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方法 | 第28-29页 |
·根瘤菌与宿主植物匹配性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本论文研究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0页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30-31页 |
·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大豆根瘤菌与大豆品种共生匹配组合测定 | 第32-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2-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数据分析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大豆根瘤菌与大豆品种结瘤匹配性结果 | 第35-36页 |
·大豆根瘤菌与大豆品种共生结瘤的固氮酶活测定结果 | 第36-38页 |
·匹配差异性组合筛选 | 第38页 |
·讨论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第三章 USDA110-A 和2178 菌株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分析 | 第40-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6页 |
·数据处理 | 第46页 |
·结果 | 第46-50页 |
·USDA110-A、2178 的生长曲线 | 第46-47页 |
·USDA110-A、2178 在不同生长期的蛋白表达谱分析 | 第47-50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50-52页 |
·生长曲线及表达谱 | 第50-51页 |
·蛋白样品的定量 | 第51页 |
·内标标准蛋白 | 第51页 |
·切胶和酶解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大豆苷元处理菌株USDA110-A 和2178 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 第53-6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3-54页 |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页 |
·数据处理 | 第53-54页 |
·蛋白质表达图谱结果 | 第54-57页 |
·菌株USDA110-A 和2178 分别经大豆苷元处理后蛋白质表达图谱分析 | 第54页 |
·菌株USDA110-A 和2178 分别经大豆苷元处理后蛋白质差异表达 | 第54-55页 |
·差异蛋白的MALDI-TOF 质谱鉴定 | 第55-57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57-64页 |
·USDA110-A 差异表达蛋白 | 第58-61页 |
·菌株2178 差异表达蛋白 | 第61-63页 |
·菌株USDA110-A 和2178 差异蛋白的比较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5-68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作者简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