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29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2-21页 |
一、实力视角 | 第13-16页 |
二、动机视角 | 第16-18页 |
三、战略视角 | 第18-21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21-29页 |
一、主要思路 | 第21-2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当代不对称冲突的实证考察 | 第29-55页 |
第一节 当代不对称冲突概览 | 第29-32页 |
第二节 关于不对称冲突结果的四种典型理论 | 第32-42页 |
一、爱德华·迈克的“利益不对称论” | 第32-34页 |
二、吉尔·米洛姆的“民主政体论” | 第34-36页 |
三、杰弗里·内科德的“外来援助论” | 第36-38页 |
四、伊万·阿累吉-托夫特的“战略互动论” | 第38-42页 |
第三节 对四种理论假设的实证检验(1945-2007) | 第42-49页 |
一、当代不对称冲突的的案例样本 | 第42-47页 |
二、对四种理论假设的经验检验 | 第47-49页 |
第四节 变量加控及对战略因素的集中考察 | 第49-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对称战略与不对称战略 | 第55-79页 |
第一节 对称战略与不对称战略的概念缘起 | 第55-59页 |
第二节 对称战略的演化与普及 | 第59-65页 |
第三节 不对称战略思想及当代形态 | 第65-77页 |
一、中国有关不对称战略的思想 | 第65-69页 |
二、西方有关不对称战略的思想 | 第69-73页 |
三、不对称战略的当代形态 | 第73-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四章 战略致胜的基本逻辑 | 第79-107页 |
第一节 托夫特对战略致胜的解释 | 第79-84页 |
第二节 关于致胜逻辑的成本分析 | 第84-101页 |
一、战争历史的双重趋势 | 第84-89页 |
二、暴力互动的内在机理 | 第89-95页 |
三、两种战略的成本控制 | 第95-101页 |
第三节 不对称冲突双方的适应性竞赛 | 第101-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五章 案例1:苏阿战争(1979-1989) | 第107-125页 |
第一节 “苏阿战争”背景概述 | 第107-110页 |
第二节 苏联与圣战组织的战略实施 | 第110-120页 |
一、苏联的战略实施 | 第110-115页 |
二、圣战组织的战略实施 | 第115-120页 |
第三节 关于“苏阿战争”的理论比较 | 第120-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第六章 案例2:美伊战争(2003-2007) | 第125-143页 |
第一节 “美伊战争”背景概述 | 第125-128页 |
第二节 美国与反美武装的战略实施 | 第128-138页 |
第三节 关于“美伊战争”的理论比较 | 第138-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142-14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43-159页 |
第一节 “不对称战略”与“以弱胜强” | 第143-148页 |
第二节 “新战争”的挑战 | 第148-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76页 |
后记 | 第176-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