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型杂交水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分子预测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 第12-21页 |
·外观品质的研究 | 第12-17页 |
·碾磨品质性状的研究 | 第17-18页 |
·直链淀粉含量(AC)的研究 | 第18-20页 |
·蛋白质含量(PC)的研究 | 第20-21页 |
·杂种优势预测的研究 | 第21-25页 |
·杂种优势预测的研究进展概述 | 第21-22页 |
·数量遗传学方法对杂种优势预测的研究 | 第22-24页 |
·生理生化方法预测杂种优势的研究 | 第24-25页 |
·DNA分子标记在杂种优势预测中的研究 | 第25-32页 |
·应用分子标记预测杂种优势的研究 | 第25-30页 |
·分子标记在作物改良中的作用 | 第30-32页 |
第2章 引言 | 第32-36页 |
·稻米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 第32-33页 |
·稻米品质性状分子预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3-36页 |
第3章 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 第36-58页 |
·供试材料及方法 | 第36-41页 |
·供试材料 | 第36页 |
·田间试验及肥水管理 | 第36页 |
·性状考察及测定 | 第36-40页 |
·三倍体胚乳性状的遗传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8页 |
·稻米品质性状分析 | 第41-42页 |
·稻米品质性状的方差和协方差分量的估算 | 第42-50页 |
·稻米品质性状遗传率分析 | 第50-54页 |
·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百分比 | 第54-5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5-58页 |
第4章 稻米品质性状的二组法预测研究 | 第58-72页 |
·材料及方法 | 第58-61页 |
·供试材料及品质测定方法 | 第58页 |
·亲本叶片 DNA的提取 | 第58-59页 |
·SSR分析 | 第59-60页 |
·标记统计 | 第60页 |
·预测分析 | 第60-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72页 |
·SSR分子标记扩增结果 | 第61页 |
·稻米品质性状的套间及其环境间预测 | 第61-66页 |
·稻米品质性状的套内预测 | 第66-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稻米品质性状的三组法预测研究 | 第72-92页 |
·供试材料和方法 | 第72-73页 |
·供试材料和品质测定方法 | 第72页 |
·亲本叶片DNA的提取、SSR分析及标记统计 | 第72页 |
·阳性位点和增效位点筛选 | 第72页 |
·预测分析 | 第72-7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3-92页 |
·稻米品质性状的分子预测模型构建 | 第74-81页 |
·稻米品质性状的分子预测模型评价 | 第81-82页 |
·稻米品质性状的分子预测分析 | 第82-86页 |
·二组法与三组法预测效果比较 | 第86-87页 |
·稻米品质性状的分子预测效果与遗传效应的相关性 | 第87页 |
·小结 | 第87-88页 |
·讨论 | 第88-9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92-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附录 | 第110-112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研课题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