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摘要 | 第1-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刑事和解制度概述 | 第8-15页 |
一、刑事和解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第8-11页 |
(一) 化解纠纷 | 第8-9页 |
(二) 修复损害 | 第9-10页 |
(三) 刑罚宽容 | 第10-11页 |
二、刑事和解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1-15页 |
(一) 刑事和解与恢复性司法 | 第11-12页 |
(二) 刑事和解与自诉案件和解 | 第12-13页 |
(三) 刑事和解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和解 | 第13-14页 |
(四) 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刑事和解的现状、困境与前景 | 第15-27页 |
一、现状:本土与域外 | 第15-19页 |
(一) 刑事和解现状的本土考察 | 第15-17页 |
(二) 域外类似司法实践的考察 | 第17-19页 |
二、困境:冲突与缓和 | 第19-24页 |
(一) 传统观念的羁绊 | 第19-21页 |
(二) 现行法律的制约 | 第21-22页 |
(三) 实践中的问题 | 第22-24页 |
三、前景:趋势与展望 | 第24-27页 |
(一) 顺应了刑事司法发展趋势 | 第24页 |
(二) 与我国本土社会环境契合 | 第24-26页 |
(三) 有利于多方价值的实现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 第27-45页 |
一、科学界定刑事和解的案件适用范围 | 第27-32页 |
(一) 从诉讼阶段角度 | 第27-29页 |
(二) 从案件类型角度 | 第29-31页 |
(三) 从适用条件角度 | 第31-32页 |
二、建立有效的修复途径 | 第32-36页 |
(一) 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协商对话 | 第32-34页 |
(二) 被害人的损害回复 | 第34-35页 |
(三) 社区和谐的重建 | 第35-36页 |
三、建立多元化的司法处遇方式 | 第36-42页 |
(一) 撤销案件 | 第36-37页 |
(二) 不起诉 | 第37-39页 |
(三) 轻缓化量刑 | 第39-41页 |
(四) 社区服务令 | 第41-42页 |
四、建立完备的配套措施 | 第42-45页 |
(一) 调查评估机制 | 第42-43页 |
(二) 帮教机制 | 第43-44页 |
(三) 考评机制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