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7页 |
一、传统文化理念的体验 | 第7-16页 |
1-1.哲学理念中的文化体验 | 第7-8页 |
1-2.传统文化之“骨” | 第8-9页 |
1-3.唐宋意象理念下“重理法,尚法度”的绘画传统 | 第9-11页 |
1-4.浙派和“南北宗论” | 第11-12页 |
1-5.潘天寿绘画图式传承关系及渊源 | 第12-16页 |
二、艺术思想的形成 | 第16-18页 |
2-1.人生经历与时代环境 | 第16-17页 |
2-2.丰富的学养 | 第17-18页 |
三、时代之骨 | 第18-22页 |
3-1.强民族文化之骨 | 第18-19页 |
3-2.对传统图式的理性思辩及理论阐释 | 第19-21页 |
3-3.画坛巨匠 | 第21-22页 |
四、理性思辩下的图式变革与中国画立法 | 第22-34页 |
4-1 图式结构 | 第22-30页 |
4-1-1.方造型 | 第22-24页 |
4-1-2.“体块结合”与“骨架结合” | 第24-26页 |
4-1-3.造险法 | 第26-28页 |
4-1-4.截取法 | 第28-30页 |
4-2.绘画题材和绘画形式语言 | 第30-32页 |
4-3.诗书画印的结构 | 第32页 |
4-4.艺术的品格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注释 | 第35-38页 |
参考书目 | 第38-39页 |
鸣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