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 ·水环境有毒有机物污染及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典型有毒有机污染物简介 | 第13-16页 |
| ·水体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状况 | 第16-17页 |
| ·水生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累积 | 第17-21页 |
| ·水生生物对化学物质的吸收、累积和放大 | 第17-20页 |
| ·影响水生生物生物累积的因素 | 第20-21页 |
| ·水生生物在沉积物污染生态学和沉积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 ·沉积物生物毒性/累积试验的受试生物的选择依据 | 第23页 |
| ·河蚬作为沉积物生物累积试验的受试生物的优势 | 第23-24页 |
| ·国内关于河蚬生物累积和生物监测的研究概况 | 第24-27页 |
| ·河蚬的群落监测研究 | 第24-25页 |
| ·河蚬的个体监测研究 | 第25页 |
| ·河蚬的生物累积和毒性测试 | 第25-27页 |
| 第2章 绪论 | 第27-31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7页 |
| ·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 ·研究目标 | 第27-28页 |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 ·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 第3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43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1页 |
| ·沉积物样品采集 | 第31-33页 |
| ·生物累积试验方法 | 第33-36页 |
| ·试验生物的选择依据 | 第33页 |
| ·试验生物的采集和驯养 | 第33-34页 |
| ·利用河蚬进行沉积物生物累积的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 ·质量保证 | 第35-36页 |
| ·沉积物样品和生物样品前处理 | 第36-41页 |
| ·前处理所需仪器 | 第36页 |
| ·前处理所需试剂 | 第36-37页 |
| ·前处理方法 | 第37-39页 |
| ·色谱分析条件 | 第39-41页 |
| ·质量控制 | 第41-42页 |
| ·有机氯农药质量控制 | 第41页 |
| ·多环芳烃质量控制 | 第41-42页 |
| ·数据分析 | 第42-43页 |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3-65页 |
| ·天津排污河流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与组成 | 第43-51页 |
| ·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与组成及来源分析 | 第43-46页 |
| ·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组成及来源 | 第46-51页 |
| ·有机污染物在河蚬体内的生物累积量 | 第51-55页 |
| ·河蚬对有机氯农药的生物累积量 | 第51-53页 |
| ·河蚬对多环芳烃的生物累积量 | 第53-55页 |
| ·有机污染物在河蚬体内不同组织的分布状况 | 第55-57页 |
| ·有机氯农药在河蚬不同组织内的分布 | 第55-56页 |
| ·多环芳烃在河蚬不同组织内的分布 | 第56-57页 |
| ·有机污染物在河蚬体内的富集动力学 | 第57-59页 |
| ·河蚬对有机氧农药的富集动力学 | 第57-58页 |
| ·河蚬对多环芳烃的富集动力学 | 第58-59页 |
| ·河蚬对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沉积物富集因子(BSAF) | 第59-65页 |
| ·河蚬对有机氯农药的生物—沉积物富集因子 | 第59-61页 |
| ·河蚬对多环芳烃的生物—沉积物富集因子 | 第61-65页 |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5-69页 |
| ·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 ·影响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生物累积和生物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 第66-69页 |
| ·有机碳含量和碳黑含量对生物累积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第66页 |
| ·沉积物粒度(grain-size)对生物累积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第66-67页 |
| ·生物因素对生物累积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第67页 |
| ·摄食与生物累积 | 第67-69页 |
| 第6章 关于进一步开展沉积物污染效应研究的建议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83页 |
| 致谢 | 第83-85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