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Summary | 第4-9页 |
| 前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0页 |
| ·二斑叶螨的发生与危害 | 第11-12页 |
| ·二斑叶螨严重发生的原因 | 第12-13页 |
| ·寄主泛围广 | 第12页 |
| ·繁殖力强、产卵量大 | 第12-13页 |
| ·内禀增长力高 | 第13页 |
| ·天敌大量杀伤 | 第13页 |
| ·二斑叶螨抗药性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国外二斑叶螨抗性研究进展 | 第14页 |
| ·国内二斑叶螨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 ·二斑叶螨抗药性机理的研究 | 第14-21页 |
| ·产生抗药性的生理生化机制 | 第14-20页 |
| ·表皮穿透速率降低 | 第15页 |
| ·解毒酶与抗药性的关系 | 第15-18页 |
| ·神经系统敏感性下降 | 第18页 |
| ·钠离子通道与菊酯类农药抗性的关系 | 第18-20页 |
| ·击倒抗性的分子机理 | 第20-21页 |
| ·二斑叶螨的抗性治理 | 第21-23页 |
| ·抗药性治理 | 第21页 |
| ·防治方法 | 第21-23页 |
| ·人工防治 | 第22页 |
| ·生物防治 | 第22-23页 |
| ·化学防治 | 第23页 |
| ·害螨(虫)抗药性的监测 | 第23-28页 |
| ·诊断剂量法 | 第23-24页 |
| ·神经电生理检测法 | 第24-25页 |
| ·生理生化分析法 | 第25-26页 |
| ·应用模式底物检测昆虫匀浆液中酶的活性 | 第25-26页 |
| ·利用免疫学技术监测与抗药性相关的酶或靶标 | 第26页 |
| ·分子生物学法 | 第26-28页 |
| ·专一性等位基因PCR 扩增法(PASA-PCR amplification of specific alleles) | 第26-27页 |
| ·PCR-限制性内切酶法(PCR/REN-PCR/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 第27页 |
|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al poymorphism analysis, SSCP) | 第27-28页 |
| ·固相微测序反应 | 第28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抗性选育及交互抗性测定 | 第30-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 ·供试材料 | 第30页 |
| ·供试二斑叶螨 | 第30页 |
| ·饲养台的构造 | 第30页 |
| ·供试药剂 | 第30-31页 |
| ·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 ·二斑叶螨饲养方法 | 第31页 |
| ·抗性选育及生物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 ·抗性选育方法 | 第31页 |
| ·生物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 ·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的抗性选育结果 | 第32-33页 |
| ·常用15 种杀螨剂对抗甲氰菊酯二斑叶螨种群的交互抗性测定 | 第33-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 第36-4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41页 |
| ·供试材料 | 第36-37页 |
| ·供试二斑叶螨 | 第36页 |
| ·供试试剂 | 第36-37页 |
|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41页 |
| ·标准曲线制作 | 第37页 |
| ·羧酸酯酶活性测定 | 第37-38页 |
| ·磷酸酯酶活性的测定 | 第38-40页 |
|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测定 | 第40页 |
| ·多功能氧化酶氧脱甲基(MFOs)活性测定 | 第40-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 ·标准曲线结果 | 第41-42页 |
| ·酶活性的测定结果 | 第42-45页 |
| ·酯酶活性测定结果 | 第42-44页 |
|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测定 | 第44-45页 |
| ·多功能氧化酶氧脱甲基(MFOs)活性测定 | 第45页 |
| ·小结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二斑叶螨对常用农药的抗药性调查 | 第47-5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 ·供试材料 | 第47页 |
| ·供试二斑叶螨 | 第47页 |
| ·供试药剂 | 第47页 |
| ·试验方法 | 第47页 |
| ·生物测定方法 | 第47页 |
| ·数据处理 | 第47-4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 ·二斑叶螨对7 种农药的毒力敏感基线 | 第48页 |
| ·抗性监测结果 | 第48-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 | 第52-56页 |
| ·结论 | 第52-54页 |
| ·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的抗性选育及对15 种杀螨剂的交互抗性测定 | 第52页 |
| ·二斑叶螨抗、感品系酶活力的比较 | 第52-53页 |
| ·河西3 地区二斑叶螨抗性水平的监测 | 第53-54页 |
| ·问题与讨论 | 第54-55页 |
| ·创新点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 个人简介 | 第65-66页 |
| 导师简介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