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10-30页 |
1 心理韧性(resilience) | 第10-23页 |
·心理韧性研究的起源 | 第10页 |
·心理韧性的概念 | 第10-14页 |
·心理韧性的中文译法 | 第10-11页 |
·心理韧性的定义 | 第11-12页 |
·心理韧性的操作性定义 | 第12-14页 |
·心理韧性的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 | 第14-15页 |
·心理韧性的研究的三次浪潮 | 第15-17页 |
·第一次浪潮:关注个体心理韧性特征 | 第16页 |
·第二次浪潮:关注心理韧性的过程 | 第16-17页 |
·第三次浪潮:关注心理韧性的实践应用—干预 | 第17页 |
·心理韧性研究中的几个重要效应 | 第17-18页 |
·心理韧性的研究范式 | 第18-20页 |
·心理韧性的测量 | 第20-22页 |
·心理韧性的干预 | 第22-23页 |
2 有关戒毒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23-25页 |
·吸毒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 | 第23页 |
·有关戒毒者及戒毒行为的现状研究 | 第23-25页 |
3 问题提出 | 第25-30页 |
·研究劳教戒毒人员心理韧性的原因 | 第25-27页 |
·研究纳入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心理一致感的原因 | 第27-28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8-30页 |
4 本研究拟讨论的问题 | 第30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第30-33页 |
1 研究对象 | 第30页 |
2 研究假设 | 第30页 |
3 实测方式 | 第30-31页 |
4 研究工具 | 第31-33页 |
·CD-RISC—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 | 第31-32页 |
·心理一致感量表(Sense of Coherence) | 第32页 |
·劳教戒毒人员应对方式问卷 | 第32-33页 |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 | 第33页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 第33-45页 |
1 研究一 CD-RISC 心理韧性量表的质量分析 | 第33-35页 |
·研究对象 | 第33页 |
·区分度分析 | 第33-34页 |
·效度分析 | 第34-35页 |
·信度分析 | 第35页 |
·研究结论 | 第35页 |
2 研究二 劳教戒毒人员心理韧性水平的一般状况调查 | 第35-38页 |
·对象 | 第35-36页 |
·研究工具 | 第36页 |
·研究结果 | 第36-38页 |
·劳教戒毒人员心理韧性水平状况 | 第36页 |
·劳教戒毒人员心理韧性状况的等级评估 | 第36-37页 |
·劳教戒毒人员心理韧性与其基本信息的相关研究 | 第37-38页 |
·研究结论 | 第38页 |
3 研究三 劳教戒毒人员心理韧性高低分组在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差异比较 | 第38-40页 |
·研究对象 | 第38页 |
·研究工具 | 第38-39页 |
·研究结果 | 第39-40页 |
·高低分组心理一致感状况调查 | 第39页 |
·高低分组戒毒人员应对方式调查 | 第39-40页 |
·高低分组社会支持状况调查 | 第40页 |
·研究结论 | 第40页 |
4 研究四 劳教戒毒人员心理韧性的相关因素研究 | 第40-45页 |
·研究对象 | 第40页 |
·研究工具 | 第40页 |
·研究结果 | 第40-44页 |
·劳教戒毒人员心理韧性水平与心理一致感的相关研究 | 第40-41页 |
·劳教戒毒人员心理韧性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 第41-42页 |
·劳教戒毒人员心理韧性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 第42-43页 |
·劳教戒毒人员心理韧性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43-44页 |
·研究结论 | 第44-45页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45-56页 |
1 讨论 | 第45-53页 |
·关于CD-RISC心理韧性量表的文化差异性 | 第45-46页 |
·关于劳教戒毒人员基本信息和心理韧性状况的讨论 | 第46-48页 |
·关于高低心理韧性劳教戒毒人员在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差异讨论 | 第48-50页 |
·关于劳教戒毒人员心理韧性相关因素的讨论 | 第50-53页 |
2 心理韧性理论与本研究结果对现实的启示 | 第53-55页 |
·对心理干预的启示 | 第53页 |
·对劳教戒毒人员进行教育的启示 | 第53-54页 |
·对劳教戒毒人员家庭和社会的启示 | 第54-55页 |
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5-56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