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数学论文--动力系统理论论文

具有长短周期的非线性动力系统混合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课题背景第10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现状第11-14页
     ·模型选择问题的发展状况第11-13页
     ·神经网络及其建模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3页
     ·长短周期动力系统建模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3-14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人工神经网络与最小描述长度理论第16-33页
   ·引言第16页
   ·BP神经网络第16-21页
     ·BP网络结构第17-18页
     ·BP算法的数学描述第18-21页
   ·最小描述长度原理第21-30页
     ·最小描述长度基本原理第21-25页
     ·如何计算最小描述长度第25-30页
   ·数据替代技术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3章 最小描述长度原理的非线性建模第33-44页
   ·引言第33页
   ·最小描述长度原理确定最优模型大小第33-41页
     ·最小描述长度方法简介第33-34页
     ·非线性曲线拟合第34-36页
     ·非平稳信号的最小描述长度模型第36-41页
   ·数据替代方法检验最小描述长度方法预测误差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混合模型对具有长短周期的非线性动力系统的预测及其应用第44-62页
   ·引言第44页
   ·混合模型简介第44-46页
   ·计算数据“LORENZ + IKEDA”第46-52页
     ·计算数据单步预测模型第48-50页
     ·计算数据多步预测模型第50-52页
   ·实验数据第52-61页
     ·人体脉搏数据第52-56页
     ·股票指数数据第56-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核动力装置非能动余热排出方法研究
下一篇:不同浓度绿汁发酵液和脱氢乙酸钠对青贮水稻秸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