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第1章 导言 | 第15-3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8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6-22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22-28页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8-30页 |
·研究目标 | 第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31-32页 |
第2章 农业保险的经济学分析 | 第32-51页 |
·农业保险的基本理论 | 第32-33页 |
·农业保险的概念 | 第32页 |
·农业保险的功能 | 第32-33页 |
·农业保险准公共物品性质的经济学分析 | 第33-40页 |
·如果按私人物品在竞争性市场上交易,农业保险的供给和需求曲线难以相交 | 第34-35页 |
·农业保险的外部性 | 第35-39页 |
·农业保险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效用不可分割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 | 第39页 |
·农业保险取得方式上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及自然垄断性 | 第39-40页 |
·农业保险行为主体的经济学分析 | 第40-44页 |
·农业保险中农民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第40-41页 |
·农业保险中保险人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第41-42页 |
·农业保险中政府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第42-44页 |
·农业保险补贴的经济学分析 | 第44-47页 |
·农业保险补贴的社会福利最大化 | 第44-46页 |
·农业保险补贴的最适规模 | 第46-47页 |
·农业保险制度对环境影响的经济学分析——以土地资源的利用为例 | 第47-51页 |
·农业保险制度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第3章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与农业保险发展概述 | 第51-73页 |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及财政补贴基本情况 | 第51-57页 |
·种植业自然灾害及财政补贴情况 | 第52-53页 |
·草原自然灾害及财政补贴情况 | 第53-55页 |
·渔业自然灾害及财政补贴情况 | 第55页 |
·农垦自然灾害及财政补贴情况 | 第55-57页 |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 第57-64页 |
·兴起和停办(1950~1958年) | 第57-58页 |
·恢复与发展(1982~1993年) | 第58-60页 |
·萎缩和徘徊(1994~2003年) | 第60-61页 |
·局面扭转和新高潮(2004年至今) | 第61-64页 |
·现阶段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困境 | 第64-73页 |
·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低下 | 第64-67页 |
·农业保险发展中政府缺位 | 第67-68页 |
·农民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 | 第68-70页 |
·保险公司农业保险供给能力有限 | 第70-71页 |
·农业保险市场机制不健全 | 第71-73页 |
第4章 农业保险需求的实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 第73-89页 |
·研究背景:湖北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73-80页 |
·湖北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 第73-75页 |
·当前湖北省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75-80页 |
·农业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80-87页 |
·理论框架 | 第80-82页 |
·实证模型构建 | 第82-85页 |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 第85-86页 |
·模型结果与分析 | 第86-87页 |
·小结 | 第87-89页 |
第5章 国外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经验借鉴 | 第89-101页 |
·国外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 第89-93页 |
·保险费补贴 | 第89-91页 |
·经营主体管理费补贴 | 第91页 |
·再保险补贴 | 第91-93页 |
·税收优惠 | 第93页 |
·国外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经验教训 | 第93-98页 |
·影响财政补贴农业保险力度的主要因素 | 第93-94页 |
·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局限性 | 第94-98页 |
·对我国制定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启示 | 第98-100页 |
·明确农业保险补贴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推进农业保险补贴政策 | 第98页 |
·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财政补贴力度 | 第98-99页 |
·适当采取强制性、区域性的投保措施,保证必要的参与率 | 第99页 |
·经营管理费补贴要兼顾政策目标和效率目标,建立责任制约机制 | 第99-100页 |
·依托基层保险和财政机构,收集保险对象的相关资料,减少补贴资金的浪费 | 第100页 |
·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6章 我国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实证分析与补贴体系构建 | 第101-124页 |
·种植业与畜牧业保费财政补贴及农户支付的实证研究 | 第101-108页 |
·种植业保费财政补贴及农户支付的实证研究 | 第101-105页 |
·畜牧业保费财政补贴及农户支付的实证研究 | 第105-108页 |
·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 | 第108-116页 |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方案对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分析 | 第108-112页 |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方案对对农户支付能力的影响分析 | 第112-116页 |
·我国农业保险补贴体系构建 | 第116-122页 |
·补贴项目 | 第117-118页 |
·补贴方式及对象 | 第118-120页 |
·补贴标准 | 第120-121页 |
·资金筹集 | 第121-122页 |
·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7章 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选择 | 第124-140页 |
·国外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124-127页 |
·正确界定农业保险的性质 | 第124-125页 |
·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 第125页 |
·制定专门的农业保险法,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业保险法制体系 | 第125页 |
·采取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投保方式 | 第125-126页 |
·政府积极参与农业保险,通过财政或税收等方式支持农业保险发展 | 第126页 |
·建立适合国情的农业保险模式 | 第126-127页 |
·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试点与评价 | 第127-136页 |
·"安信模式" | 第127-129页 |
·"安华模式" | 第129-130页 |
·"互助制模式" | 第130-132页 |
·"共保体"模式 | 第132-133页 |
·"安盟模式" | 第133-135页 |
·"委托代办"模式 | 第135-136页 |
·基于我国国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构建 | 第136-139页 |
·加强并完善农业保险立法工作 | 第136-137页 |
·建立全国性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 | 第137页 |
·实现直接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主体的多元化 | 第137-138页 |
·实行法定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 | 第138页 |
·政府对农业保险经营给予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 | 第138页 |
·建立农业巨灾风险管理专项基金 | 第138-139页 |
·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再保险体系 | 第139页 |
·小结 | 第139-140页 |
第8章 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 | 第140-144页 |
·全文总结 | 第140-142页 |
·影响农户农业保险需求的因素 | 第140页 |
·不同补贴方案下我国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额、农户支付额及其支付能力 | 第140-141页 |
·我国农业保险补贴体系 | 第141页 |
·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选择 | 第141-142页 |
·政策建议 | 第142-143页 |
·设法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其文化水平,并适当推行规模化经营 | 第142页 |
·构建多层次、可操作性强的农业保险补贴体系,并完善农业保险补贴的配套措施 | 第142-143页 |
·实行政府主导下的政策性定位、多元化经营主体共存的农业保险模式 | 第143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3页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53-154页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