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表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 一、中医对消渴病和脂代谢的认识 | 第11-15页 |
| 1 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 | 第11页 |
| 2 中医对脂质的认识 | 第11-12页 |
| 3 中医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发生机制的认识 | 第12-13页 |
| 4 中医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的研究 | 第13-15页 |
| ·动物实验研究 | 第13-14页 |
| ·单味药物的动物实验研究 | 第13页 |
| ·中药复方制剂的动物实验研究 | 第13-14页 |
| ·临床治疗研究 | 第14-15页 |
| 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研究 | 第15-22页 |
| 1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发生机制的研究 | 第15-17页 |
| ·胰岛素抵抗 | 第15-16页 |
| ·脂毒性 | 第16页 |
| ·氧化应激 | 第16页 |
| ·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 | 第16-17页 |
| ·胆固醇脂转移蛋白活性升高 | 第17页 |
| 2 高脂血症对胰岛素的影响 | 第17-18页 |
| 3 糖尿病高脂血症引起血液流变学异常 | 第18页 |
| 4 TNF-α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 第18-22页 |
| ·对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 | 第19页 |
| ·对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影响 | 第19-20页 |
| ·TNF-α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系统的相互拮抗作用 | 第20页 |
| ·间接途径TNF-α可刺激其他升糖激素 | 第20-22页 |
| 动物实验研究 | 第22-30页 |
| 一、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 1 实验动物 | 第22页 |
| 2 实验药物 | 第22页 |
| 3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 4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 1 模型制备 | 第23页 |
| 2 给药方法 | 第23页 |
| 3 标本采集 | 第23页 |
| 4 观察方法与指标 | 第23-24页 |
| ·大鼠一般状态 | 第23页 |
| ·指标检测 | 第23-24页 |
| 三、统计学处理 | 第24页 |
| 四、结果 | 第24-30页 |
| 1 希美宁对糖尿病大鼠的影响 | 第24-30页 |
| ·一般状况观察 | 第24页 |
| ·各组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比较 | 第24-25页 |
| ·各组大鼠血脂水平的比较 | 第25-27页 |
| ·各组大鼠血流变学的比较 | 第27-28页 |
| ·各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的比较 | 第28-30页 |
| 讨论 | 第30-40页 |
| 一、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病机演变规律 | 第30-31页 |
| 1 痰浊瘀血的形成 | 第30页 |
| 2 病机演变规律 | 第30-31页 |
| 二、希美宁组方原理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31-34页 |
| 1 组方依据及用药原则 | 第31-33页 |
| 2 现代药理作用研究 | 第33-34页 |
| 三、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 1 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 2 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 四、希美宁试验研究分析 | 第36-38页 |
| 1 希美宁具有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糖代谢的作用 | 第36-37页 |
| 2 希美宁具有降低血脂,改善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 第37页 |
| 3 希美宁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 第37-38页 |
| 4 希美宁具有降低血清TNF-α的作用 | 第38页 |
| 五、展望 | 第38-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 个人简历 | 第48页 |